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新生儿胃穿孔介绍首页

发布日期:2014-10-23 08:42:49 浏览次数:1595

肠穿孔

本病无明显前驱症状少数病儿有反胃呕吐拒食呕吐物为黏液及乳汁可伴有少量血性液或咖啡样物一般均可有胎便排出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麻痹肠梗阻停止排便排气偶可排出血便

胃破裂后大量气体进入腹腔膈肌上升而影响换气患儿表现口唇青紫呼吸困难因弥漫性腹膜炎大量毒素被腹膜吸收可出现中毒性休克而有苍白发绀四肢冷厥及皮肤花纹等腹部高度膨胀腹壁静脉怒张腹壁水肿或伴有肌紧张全腹叩诊鼓音肝浊音界消失可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

诊断根据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生后2~7天发病突发腹痛出现弥漫性腹膜炎腹部平片示双膈下大量游离气体

新生儿胃穿孔的病因(一)发病原因

关于本病病因各家见解尚不统一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胃壁肌层缺损 胚胎发育期消化管来自内中胚层内胚层构成黏膜下上皮中胚层构成肌层当胚胎3~4周时胃为食管扩张的梭形部分胚胎5~6周时胃左端开始有中胚层环肌的始基起始于食管下端胚胎6~7周时渐渐向胃大弯及胃底部发展至胚胎9周时胃的斜肌纤维可由环肌发展最后形成纵肌直至胚胎4个月时发育仍不完善但是胚胎后期纵肌发育较快特别是胃底部斜肌发育较慢故在降生后贲门下胃壁仍很薄弱如发育期发生障碍即可形成肌层的缺损

2.胃收缩拉力不均 当胃壁肌层缺损时胃收缩的拉力不均匀可造成胃的破裂

3.贲门部大弯部过分扩张 有些学者认为胃生成过程中贲门部大弯部的过分扩张(如小儿吞气后)使胃内压增加肌层因此发生断裂而至穿孔

胃壁肌层缺损最常见于胃底部和大弯侧Kneisil提出这是正常肌层发育尚未完全的薄弱间隙这种小块状肌层薄弱区很可能是正常新生儿胃壁肌层尚未发育完全在肌束之间有的交织间隙这是正常发育过程但在生后不久很快地继续发育完善这些间隙也随之消失

4.胃肠壁局部缺血 还有很多作者不同意胃肠道肌层变薄是一种先天性畸形相反认为可能是胃肠壁局部缺血的结果他们提出局部缺血是引起穿孔的常见病因当窒息低氧血症难产和出血等情况下机体血流代偿性重新分布使胃肠道肾和周围血管床血液供应减少而保证心脏和脑血液供应如果这个代偿保护局部反应过强可产生胃肠道局部缺血导致穿孔

(二)发病机制

胃破裂多见于胃大弯破裂处胃壁坏死缺损表现为线性破裂或浆肌层撕裂且有黏膜下撕裂破裂处边缘整齐但有不规则的坏死区周围胃壁渐渐变薄破裂处肌层断裂斜肌及纵肌缺如剩有黏膜黏膜下层及浆肌层构成胃壁偶可见到炎性细胞浸润

新生儿胃穿孔的检查方法应与胎便性腹膜炎相区别胎便性腹膜炎时膈肌与肝脏粘连右膈下无或只有少量游离气体小肠位于腹中部粘连成团故在腹部平片中只有小的气液平面并可见到钙化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