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怎么治疗
影响因素是引起慢性心力衰竭的原因
影响心排血量的五个决定因素为:①心脏的前负荷;②后负荷;③心肌收缩力;④心率;⑤心肌收缩的协调,上述诸因素中单个或多个的改变均可影响心脏功能,甚至发生心力衰竭。基本病因是引起慢性心力衰竭的原因
(一)前负荷过重心室舒张回流的血量过多,如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均可使左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导致左心衰竭;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可使右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导致右心衰竭,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等高心排血量疾病,由于回心血量增多,加重左,右心室的舒张期负荷,而导致全心衰竭。(二)后负荷过重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或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使左心室收缩期负荷加重,可导致左心衰竭,肺动脉高压,右心室流出道梗阻,使右心室收缩期负荷加重,可导致右心衰竭。(三)心肌收缩力的减弱常见的如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心肌缺血或坏死,各种原因的心肌炎(病毒性,免疫性,中毒性,细菌性),原因不明的心肌病,严重的贫血性心脏病及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等,心肌收缩力均可有明显减弱,导致心力衰竭。(四)心室收缩不协调冠心病心肌局部严重缺血招致心肌收缩无力或收缩不协调,如室壁瘤。(五)心室顺应性减低如心室肥厚,肥厚性心肌病,心室的顺应性明显减低时,可影响心室的舒张而影响心脏功能。诱发因素是引起慢性心力衰竭的原因
(一)感染病毒性上感和肺部感染是诱发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感染除可直接损害心肌外,发热使心率增快也加重心脏的负荷。(二)过重的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三)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均可使心脏负荷增加,心排血量减低,而导致心力衰竭。(四)妊娠分娩妊娠期孕妇血容量增加,分娩时由于子宫收缩,回心血量明显增多,加上分娩时的用力,均加重心脏负荷。(五)输液(或输血过快或过量)液体或钠的输入量过多,血容量突然增加,心脏负荷过重而诱发心力衰竭。(六)严重贫血或大出血使心肌缺血缺氧,心率增快,心脏负荷加重。
左心衰竭症状
1,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
(1)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系因运动使回心血量增加,左心房压力升高,加重了肺淤血,引起呼吸困难的运动量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减少。(2)端坐呼吸:肺淤血达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不能平卧,因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多且膈上抬,呼吸更为困难,高枕卧位,半卧位甚至端坐时方可使憋气好转。(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已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采取坐位,呼吸深快,重者可也哮喘鸣音,称之为心源性哮喘,大多于端坐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其发生机制除因睡眠平卧血液重新分配使肺血量增加外,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小支气管收缩,膈高位,肺活量减少等也是促发因素。(4)急性肺水肿:是心源性哮喘的进一步发展,是左心衰呼吸困难最严重的形式。2,咳嗽,咳痰,咯血,咳嗽和咳痰是肺泡和支气管粘膜淤血所致,开始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为其特点,偶可见痰中带血丝,长期慢性淤血肺静脉压力升高,导致肺循环和支气管血液循环之间形成侧支,在其粘膜下形成扩张的血管,此种血管一旦破裂可引起大咯血。3,乏力,疲倦,头昏,心慌这些是心排血量不足,器官,组织灌溉不足及代偿性心率加快所致的主要症状。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严重的左心衰竭血液进行再分配时,首先是肾的血流量明显减少,患者可出现少尿,长期慢性的肾血流量减少可出现血尿素氮,肝酐升高并可有肾功能不全的相应症状。右心衰竭症状
1,消化道症状胃肠道及肝淤血引起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是右心衰最常见的症状。2,劳力性呼吸困难继发于左心衰的右心衰呼吸困难业已存在,单纯性右心衰为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或肺部疾患所致,也运用有关明显的呼吸困难。全心衰竭症状
右心衰继发于左心衰而形成的全心衰,当右心衰竭出现之后,右心排血量减少,因此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肺淤血症状反而有所减轻,扩张型心肌病等表现为左右心室同时衰竭者,肺淤血征往往不很严重,左心衰竭的表现主要为心排血量减少的相关症状和体征。
慢性心力衰竭要做什么检查?慢性心力衰竭的检查主要为以下几种:
1,X线检查:可查见心影大小及外形,为心脏病的病因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根据心脏扩大的程度和动态改变也可间接反映心脏功能状态,若有肺淤血,主要表现为肺门血管影增强,上肺血管影增多与下肺纹理密度相仿,甚至多与下肺,由于肺动脉压力增高可见右下肺动脉增宽,进一步出现间质性肺水肿可使肺野模糊,KerleyB线是在肺野外侧清晰可见的水平线状影,是肺小叶间隔内积液的表现,是慢性肺淤血的特征性表现。2,超声心动图检查:比X线更准确地提供各心腔大小变化及心瓣膜结构及功能情况,还可以估计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其中超声多普勒检查是临床上最实用的判断舒张功能的方法。3,放射性核素检查:有助于判断心室腔的大小,还可通过记录放射活性-时间曲线计算左心室最大充盈速率以反映心脏舒张功能。4,其它检查方法:还有心-肺吸氧运动试验,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等。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方法有哪些?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主要为以下几种:
一,心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的鉴别前者多见于中年以上,有心脏病史及心脏增大等体征,常在夜间发作,肺部可闻干,湿罗音,对强心剂有效;而后者多见于青少年,无心脏病史及心脏体征,常在春秋季发作,有过敏史,肺内满布哮鸣音,对麻黄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氨茶硷等有效。二,右心衰竭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的鉴别三者均可出现肝脏肿大,腹水,但右心衰竭多伴有心脏杂音或肺气肿,心包积液时扩大的心浊音界可随体位而变动,心音遥远,无杂音,有奇脉;缩窄性心包炎心界不大或稍大,无杂音,有奇脉。三,临床上还需对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作一个鉴别诊断,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与何侧心室或心房受累有密切关系,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主要是由于左心房和(或)右心室衰竭引起肺瘀血,肺水肿;而右心衰竭的临床特点是由于右心房和(或)右心室衰竭引起体循环静脉瘀血和水钠潴留。
慢性心力衰竭的并发症有哪些?
(1)呼吸道感染较常见,由于心力衰竭时肺部瘀血,易继发支气管炎和肺炎,必要时可给予抗菌素。(2)血栓形成和栓塞长期卧床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脱落后可引起肺栓塞,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与栓子大小有密切关系,小的肺栓塞可无症状,大的肺栓塞可表现为突发呼吸急促,胸痛,心悸,咯血和血压下降,同时肺动脉压升高,右心衰竭加重,相应肺部呈现浊音,呼吸音降低伴有湿罗音,部分病人有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积液体征,巩膜可有黄染,或有短阵心房颤动发作,起病后12-36小时或数天后在下肺野出现三角形或园形密度增深阴影,巨大的肺动脉栓塞可在数分钟内导致心原性休克和猝死,心力衰竭伴有心房颤动者,易发生心房内血栓,栓子脱落而引起脑,肾,四肢或肠系膜动脉栓塞,长期卧床的病人应注意及时翻身按摩肢体作被动活动,预防血栓形成,对有栓子脱落引起肢体动脉栓塞者,轻症者可用尿激酶或链激酶进行溶血栓治疗,肢体缺血严重者应作外科治疗。(3)心原性肝硬化由于长期右心衰竭,肝脏长期淤血缺氧,小叶中央区肝细胞萎缩和结缔组织增生,晚期出现门脉高压,表现为大量腹水,脾脏增大和肝硬化,处理:经强心利尿等治疗,腹水仍不减退,大量腹水影响心肺功能者,可行穿刺适量放液。(4)电解质紊乱常发生于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尤其多见于多次或长期应用利尿剂后,其中低血钾和失盐性低钠综合征最为多见。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治疗
1,基本病因的治疗大多数心力衰竭的病因都有针对病因的方法,如控制高血压已不困难;药物,介入及手术治疗改善冠心病如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等则办法不多,病因治疗的最大障碍是发现和治疗过晚,很多患者常满足于短期治疗缓解症状,拖延时日终至发展为严重的心力衰竭不能耐受手术,而失去了治疗的时机。2,消除诱因常见的诱因为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应积极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对于发热持续一周以上者应警惕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也是诱发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对心室率很快的心房颤动,如不能及时复律应尽快控制心室率,潜在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也可能是心力衰竭加重的原因,应注意检查并予以结症。慢性心力衰竭的一般治疗
1,休息控制体力活动,避免精神刺激,降低心脏的负荷,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但长期卧床易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甚至肺栓塞,同时也使消化功能减低,肌肉萎缩,因此,对需要静卧的患者,应帮助患者进行四肢被动活动,恢复期的患者应根据心功能状态进行适量的活动。2,控制钠盐摄入心衰患者血容量增加,且体内水钠潴留,因此减少钠盐的摄入有利于减轻水肿等症状,但应注意在应用强效排钠利尿剂时,过分严格限盐可导致低钠血症。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1,利尿剂的应用:利尿剂是心力衰竭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推动排钠排水对缓解淤血症状,减轻水肿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但是它并不能提高心肌的收缩力,不能使排血量增加,以左室充盈力不太高的情况下,大量利尿可使心排血量下降。2,血管扩张剂的应用如前所述,心力衰竭时,由于各种代偿机制的作用,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心脏的前负荷也增大,70年来以后,大量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扩张血管疗法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减轻淤血症状。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