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光敏感性卟啉症
(一)发病原因
本病征病因尚不十分明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的红细胞内尿卟啉原Ⅲ和合成酶活性减低,尿卟啉原Ⅰ不能按正常顺序完成色素代谢,形成过多的尿卟啉Ⅰ和粪卟啉Ⅰ从尿中排出,使尿呈红色。
(二)发病机制
根据病因一般分为3型。
1.红细胞生成型在有核红细胞的核内卟啉产生紊乱,卟啉Ⅰ型和Ⅲ型比例关系改变,前者产量增加,其基础缺陷是血红素生物合成中的先天性障碍,骨髓中δ-氨基左旋酸合成酶增加,红细胞的核产生过多的卟啉,红细胞中原卟啉和粪卟啉显著增加,尿卟啉原的产生增多,尿卟啉原Ⅰ不能形成尿卟啉Ⅲ,而是形成尿卟啉Ⅰ和粪卟啉Ⅰ,这些卟啉在循环血液中使皮肤对波长400μm的紫外光线敏感,产生荧光及有害的光反应使皮肤发生病变,并且还可沉积于骨髓及牙内,但在肝内不显著。
2.肝型也是先天性内在异常,在肝内有过量的卟啉前质或卟啉,常伴有肝功能受损,而骨髓内卟啉正常,红细胞内卟啉正常。
3.症候型肝脏疾病,急性热病如肺炎,风湿热等,金属及药物中毒如砷,磺胺,巴比妥等,以及血液病如白血病,贫血等病人的尿中卟啉可以轻微增加。
小儿先天性光敏感性卟啉症的症状:
相当悬殊,因型而异,共同点均有卟啉的排泄量增加,但尿色的改变不一,重者可有明显的尿色改变,轻者尿色外观如常,与卟啉在尿液内的浓度有关。
1.红细胞生成型卟啉病又名先天性卟啉病,多系急性发作,男多于女,年幼儿即可发病,最引起注意的症状是皮肤对于日光的敏感,对机械性刺激也较过敏,皮肤暴露部分如面,手等处出现发痒斑,水肿,继变为疱疹,内含浆液,疱疹可伴有脓疹或中央坏死,结痂后留有色素瘢痕,皮肤易有色素沉着,牙,指甲及骨质可有卟啉沉着而呈红色,棕色或黄色,可有多毛现象,结膜,角膜及虹膜可起类似疱疹病变,能导致失明。
偶有自初生或生后不久即出现红褐色尿者,最初表现为尿布被染成淡红色或棕红色,有时不被注意。
2.红细胞生成型原卟啉病有家族性,为显性遗传,无显著性别差异,生后即可发病,主要为皮肤症状,短时暴露于日光下即可致痒或刺痛感,继而出现红斑,水肿,此型比上述的红细胞生成型卟啉病为轻,多不发展到水疱及溃疡,多毛及色素沉着也不常有,牙无荧光,病情多为一过性,数天内消退,偶有迁延如湿疹样病变。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