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转李白死于捉水捞月还是脓胸症

发布日期:2014-10-09 21:44:17 浏览次数:1595

今人安旗对李白的死作了文学化的描述:

夜,已深了;人,已醉了;歌,已终了;泪,已尽了;李白的生命也到了最后一刻了。此时,夜月中天,水波不兴,月亮映在江中,好像一轮白玉盘,一阵微风过处,又散作万点银光。多么美丽!多么光明!多么诱人!“我追求了一生的光明,原来在这里!”醉倚在船舷上的李白,伸出了他的双手,向着一片银色的光辉扑去……只听得船夫一声惊呼,诗人已没入万顷波涛。船夫恍惚看见,刚才还邀他喝过三杯的李先生,跨在一条鲸鱼背上随波逐浪去了,去远了,永远地去了。

安旗的“捉水捞月而死”说并非出于自己的想象,而是有所依据。五代人王定保《唐摭言》云:“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捉月而死。”后南宋笔记小说家洪迈在其《容斋五笔》中亦承其说,不过,前有“世俗言”三字。捉月而死,自然是一种浪漫的文学性的说法,实说即为溺水而死。这种辞世的形式在李白也不是不可能的。李白晚年,由于政治上的失意,经济上的无助,客居他乡,百无聊赖,更加酗酒。他的饮酒史是很长的,有可能从成人时即开始嗜酒

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

——《拟古》第三首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月下独酌》第二首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月下独酌》第四首

酒成了他的伙伴,他的生命,也是浇“万古愁”的灵丹妙药。可以想象,喝得醉醺醺的诗人在摇晃的江船上是很有可能掉入水中的。

但也有许多人不同意此说,认为李白是病卒的。他的族叔李阳冰在为李白诗集《草堂集》作序时,就明确地说诗人死于病。李阳冰时在当涂做县令。李白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后,先漂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最后就落脚于当涂,死于当涂。应该说,李阳冰的话是可信的。晚唐诗人皮日休《李翰林》诗信奉其说,云:“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近人郭沫若是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但他却不信“捉水捞月”说,而信李阳冰说,并从医学的角度作了分析:

宝应二年(公元763年),李光弼率兵镇压台州的袁晁叛乱,李白准备从军,却因病半途而废。李白当时得的是什么病,即是皮日休所说的“腐胁疾”。此病顾名思义,即是慢性脓胸穿孔。脓胸症的病源有种种,酒精中毒也是其中之一。李白在上元二年的发病,估计是急性脓胸症。病了,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便成了慢性。于是,肺部与胸壁之间的蓄脓,向体外腐蚀穿孔。

这似乎成了定论,然也有人怀疑李阳冰的说法,认为古礼不吊溺,阳冰有意为死者讳。

不论李白是如何死的,他死时的状况肯定是冷寂而凄惨的。他的后代非常凋零,他死后四十余年,范传正访得他两位孙女,都嫁给极穷困的农民。他的大儿子伯禽,也在贞元八年不禄而卒。李白的孙女对范传正说:“祖父遗嘱要葬在青山,因贫穷无力,厝在龙山,现在小坟一堆也已坍毁了。”一代诗人竟是这样的不幸!

今日许多人宁可信“捉水捞月”说,认为这样的结局不但无损于诗人的形象,反而更有助于他作为浪漫诗人的性格的塑造,所以,大学的讲坛与通俗性古典文学知识读物都宣传此说。好在李白之死与他的作品评价关系不大,故可以用一种宽容的态度看待这一现象。

摘自《中国文学史疑案录》

朱恒夫/编著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