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部乳头状瘤
【疾病概述】
咽部乳头状瘤(papilloma of the pharynx)为咽部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悬雍垂底部、咽腭弓、舌腭弓、软腭缘、扁桃体及下咽后壁等处。多系来自咽部粘膜上皮、罕有癌变。据上海市眼耳鼻咽喉科医院统计,咽部乳头状瘤占咽部良性肿瘤31.7%。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中年男性占多数。大多数为单发。
【咽部乳头状瘤病理】
可见鳞状上皮向外过度生长形成乳头,而不向深层组织扩展,在乳头中央有纤维血管中心,乳头表面为过度角化的鳞状上皮,胞浆略嗜碱,核染色质较丰富,无间变,基底细胞排列整齐。儿童乳头状瘤极少数可恶性变,瘤细胞有间变。
【咽部乳头状瘤病因与发病机制】
咽部乳头状瘤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多数人认为由病毒引起,亦有人认为发病与慢性刺激有关。
【咽部乳头状瘤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概述
根据肿瘤的部位与特殊外观,诊断并不难,最后诊断需病理检查确定。
鉴别诊断
1.咽部纤维瘤亦常发生于扁桃体、软腭、腭弓周围等处,呈淡红或灰白色的蒂状突起物,多单发。但瘤体表面光滑,质硬,覆以正常粘膜,根基广平。病理检查可以确诊。
2.扁桃体息肉呈蒂状、粉红色、表面光滑、椭圆形的肿物,可上下活动,质软为息肉。
3.局限性扁桃体瘤样增生扁桃体上有带蒂的瘤样突起,垂入咽部,其颜色和扁桃体一样,也有小窝,扁桃体发炎时,瘤体亦出现同样炎症,其根蒂周围有脓性分泌物。
临床表现
【症状】咽部乳头状瘤常因体积小而无任何自觉症状,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大多数为单发,亦可多发,多发常见于儿童病人。少数病人有咽部不适、异物感、干咳。肿瘤较大者会影响吞咽,进食尚无大碍,引起呼吸困难者,较为罕见。当出现恶性变时则可出现溃疡、疼痛、出血及周围组织浸润等现象。【体征】乳头状瘤的外形不一,多数肿瘤表面呈砂粒状,或带蒂小蘑菇状,也可无蒂可移动呈扁平状,甚至类似成熟的桑椹状,色灰或淡红,质软。若肿瘤表面上皮细胞逐渐增生,角化层加厚,则质地较硬,呈白色。肿瘤大小可自数mm至数cm直径大小不等,但多数肿瘤仅3~5mm大小。
【咽部乳头状瘤治疗概述】
手术治疗
一般手术切除。根据病情,用表面麻醉进行切除、剪除、钳除均可。术后电烙其根部,以防复发。若证实已有恶性变者,须按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原则进行切除。
【咽部乳头状瘤预后】
预后良好,但儿童乳头状瘤切除后易复发。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