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巩膜炎的诊断治疗措施
结核性巩膜炎的诊断治疗措施
2010-03-22 13:52:41 浏览次数:
结核性巩膜炎的诊断治疗措施:结核杆菌属于分枝杆菌,为专一细胞内寄生菌,与其他分枝杆菌有共同的特征和染色特性主要分为人、牛、鸟、鼠等型,在人类疾病中以人型最常见。
诊断:
结核病可通过痰、尿、眼组织和其他体液Ziehl-Neelsen染色表现为抗酸杆菌及37℃以下作L?wenstein-Jensen培养找到结核杆菌而确定诊断皮内试验和胸片有助于诊断。因培养需几周后才呈阳性,只要在眼组织和痰中发现抗酸杆菌可做出全身结核的推测性诊断。必要时可作诊断性治疗,Jackson的方案为乙胺丁醇400mg,2次/d;异烟肼300mg,1次/d;利福平600mg,1次/d或维生素B6(pyridoxine)50mg,1次/d,治疗6个月。若症状和体征改善可做出诊断。结核性巩膜炎的确诊需活检。巩膜组织内发现抗酸杆菌,但痰及其他体液内没有是局限结核病的特点免疫介导性结核性巩膜炎的诊断大多数很难成立或不可能确诊,取决于伴随的眼部表现和通过阳性PPD试验,胸部X线和痰培养阳性确定既往或现有的全身结核病。
治疗:
一经确诊为结核性巩膜炎必须及时治疗随着抗结核药物的临床和药理进展,对结核治疗的观点不断更新与发展。最初治疗的常规药物治疗方案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推荐的6个月短程治疗。短程治疗最初1~3个月除用异烟肼和利福平外,可加用第3种药乙胺丁醇、链霉素或吡嗪酰胺(pyrazinamide)以防止可能发生的耐异烟肼和利福平的结核杆菌感染在治疗的2个月加用的第3种药物常选用吡嗪酰胺,之后用异烟肼加利福平继续治疗剩下的4个月。当患者为耐异烟肼或耐利福平的高危组时,在最初治疗的2个月建议使用4种药物治疗方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链霉素用药前宜作皮肤过敏试验。随后根据药物敏感性,服用2种或3种药物4个月。短程疗法有明显的优点,药物用量少,治疗监护所需时间短;另一优点是病菌转阴更快。
糖皮质激素对所选择的患者可能是有益的辅助治疗药物。这类药物对重症患者可获得引人注目的转机。对于尽管经适当的药物治疗,但仍发热、厌食和衰弱的患者可迅速退热,并可以减少渗出以保护视功能。后巩膜炎经球后注射糖皮质激素能使巩膜炎症得以缓解,对于减轻疼痛甚为有效。前部结膜下注射糖皮质激素可致巩膜穿孔,应禁忌。但全身或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有时可使感染加重。糖皮质激素应尽可能局部应用或口服泼尼松5~20mg,1次/d,上午8∶00顿服。待炎症控制后缓慢减量渐停,短程最好不超过3~4周。免疫介导性结核性巩膜炎的治疗包括局部、逐渐减量的糖皮质激素和如果有结核性活动性病变的全身抗结核药物应用。以上治疗措施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