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贲门癌治疗药物有哪些

发布日期:2014-10-16 07:25:47 浏览次数:1595

贲门癌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的发病率也很高,据这些地区及肿瘤研治机构的统计,食管癌与贲门癌的比例约为2∶1。正确的贲门癌定义是发生在胃贲门部,也就是食管胃交界线下约2cm范围内的腺癌。它是胃癌的特殊类型,也称为胃底贲门癌,应和食管下段癌区分。但是它又与其他部位的胃癌不同,具有自己的解剖学组织学特性和临床表现,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较差的外科治疗效果。

贲门癌病因 与其它肿瘤一样,病因不详,可能与饮食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另外存在诸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息肉、胃粘膜上皮细胞化生及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等癌前变化。

1.贲门癌进展期 胃肠道分型一般沿用Borrman分型,其基本分类的蕈状、溃疡Ⅰ型、溃疡Ⅱ型与浸润型。我国作者据此对贲门癌分为4型。①隆起型:肿瘤为边缘较清晰的向腔内隆起的肿块,呈菜花、结节巨块或息肉状,可有浅溃疡;②局限溃疡型:肿瘤为深溃疡,边缘组织如围堤状隆起,切面与正常组织境界清晰;③浸润溃疡型:溃疡之边缘不清晰,切面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④浸润型:肿瘤在贲门壁内浸润生长,受累处均匀增厚,与周围组织无界限,周围粘膜常呈放射状收缩。 大体分型与组织学类型有关,①、②两型以高分化腺癌和粘液腺癌较多。浸润溃疡型中低分化腺癌及粘液腺癌的比例增多。浸润型则多数是低分化弥漫型的腺癌或粘液腺癌。外科治疗预后以隆起型最好,局限溃疡型第二,浸润溃疡型较差,浸润型最差。

贲门腺癌的组织学类型主要有二类:腺癌与有明显粘液分泌的粘液腺癌。此二类又根据分化程度各自分为高分化、低分化和弥漫型三个亚型。分化程度之高低与手术预后关系密切。除了腺癌与粘液腺癌、贲门癌还有一些少见的组织学类型,如腺鳞癌、未分化癌、类癌(嗜银细胞癌)以及癌肉瘤等。

2.贲门癌早期 早期贲门癌大体形态与胃其他部位和食管的早期癌相似。可以简单分为三型,①凹陷型:癌瘤部粘膜呈不规则的轻度凹陷,有少数为浅溃疡,与周围正常粘膜分界不明确,镜下分化常较差;②隆起型:癌变部粘膜增厚粗糙,稍有隆起,部分表现为斑块、结节或息肉状,以高分化腺癌占多数;③隐伏型:病变部粘膜颜色略深,质地略粗,此外大体无明显改变,经组织学检查始确诊,是3型中比较最早的形态。

过去胃癌的组织发生学中,胃溃疡、胃息肉(腺瘤)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皆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期病变。近年的研究发现上述几种情况发生癌变的机会很小。特别是在贲门部这三种情况比胃的其他部分更少发生。所以显然与贲门癌的组织发生关系不大。

目前比较被承认的观点是贲门癌起源于贲门腺的颈部干细胞,因有多方向分化的潜能,可以形成具有贲门或腺上皮特点的腺癌。多数贲门癌的光镜、电镜和组化研究发现是混合型,是该观点的有力支持,不典型增生是贲门癌的癌前病变,它也是在上述与贲门癌发病有关的溃疡、息肉、萎缩性胃炎共有的关键病理过程。当他们发生不典型增生的改变时才可能癌变,其中结肠型化生多数具有不典型增生的性质。

贲门癌早期症状 初期症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一是如果由下部食道发生,使本来已经很狭窄的贲门就会更狭窄,因此,容易出现和食道癌很类似的症状;二是如果发生于胃体部,或胃头部侧,则初期时大致上没有自觉症状。初期食物通过时有异样感或剧痛、轻微的心窝痛。以上症状,在吞咽时会感觉到,而吞较硬的食物时,觉得好像直接掉进胃里,尤其是饮用热或冷的液体时更敏感,其中最初一口的感觉最明显。如果患了癌症,上述症状一旦出现,就一直存在。症状相似的非癌症患者,这些症状就会忽隐忽现,无经常性,症状的轻重也不相同。恶化时的症状,咽下障碍、腹部有沉重感、胃部痛、恶心呕吐、逐渐消瘦

贲门癌中期症状 贲门癌的中期症状介于早期症状和晚期症状之间,呈进行性发展。

贲门癌晚期症状 晚期贲门癌的常见症状,有极度恶病质贫血水肿、全身衰蝎,肝、肺、脑等重要器官转移及腹腔、盆腔转移,引起盆血、腹水血性腹水肝功能衰竭昏迷,消化道梗阻等。

如转移到贲门壁内,尤其是粘膜下和浆膜下层有丰富的淋巴网与食管淋巴网交通,汇集而成壁外淋巴管,向上引流纵隔,向下引流腹腔丛,最后进入胸导管。有作者提出贲门的3条淋巴引流系统:①升干,沿食管壁上行至纵隔;②右干,从胃小弯沿胃左血管和贲门食管支到腹腔动脉旁;③左干,向后壁沿大弯到胰上缘和腹膜后。又可分大弯支、后胃支及膈支。各系统沿线皆有淋巴结。属第一站的是贲门旁(左、右)、下段食管旁及胃小弯淋巴结,第二站有胃左血管旁、脾血管旁及网膜淋巴结。远处者有腹腔动脉旁、腹主动脉旁、肝门区、纵隔及锁上淋巴结。

①经过门静脉入肝,通过下腔静脉入体循环;②经器官间静脉径路直接入体循环。前者是最常见转移通路。

脱落细胞学诊断贲门癌的阳性率比食管癌低,这也是贲门的圆锥形解剖特点造成球囊不易接触肿瘤所致,改用较大球囊后诊断率有所提高。

X线钡造影是诊断贲门癌的主要手段。早期表现为细微的粘膜改变,小的溃疡龛影以及不太明显而恒定存在的充盈缺损。在早期病例中必须行纤维胃镜检查合并涂刷细胞学及活检病理,始能确诊。晚期病例X线所见明确,包括软组织影、粘膜破坏、溃疡、龛影、充盈缺损、贲门通道扭曲狭窄、下段食管受侵、以及胃底大小弯胃体皆有浸润胃壁发僵胃体积缩小。

贲门癌鉴别诊断 贲门癌的鉴别诊断包括贲门痉挛贲门失弛缓症)、食管下段慢性炎症导致的狭窄,以及贲门部消化溃疡等。贲门痉挛病例的临床特点是年轻、病史长、吞咽困难病史长,但仍能保持中等的健康状况。X线食管造影可见对称光滑的贲门上方漏斗形狭窄及其近侧段食管高度扩张。

下段食管炎常伴随有裂孔疝及胃液反流,病人有长期烧心反酸史,体态多矮胖,炎症时间长引发瘢痕狭窄,出现吞咽障碍。X线钡餐表现下段食管贲门狭窄,粘膜可以不整,食管镜检查见到炎症肉芽和瘢痕,肉眼有时与癌不易区分。反复多点活检如一直为阴性结果,可以确诊。

迄今为止,手术治疗是公认的贲门癌的首选治疗。由于其组织学为腺癌或粘液腺癌,放射治疗几乎无效,化学治疗效果也甚微。贲门癌手术适应证:①经X线、细胞学及内镜确诊;②超声检查、腹部CT扫描或腹腔镜检除外淋巴结、肝、肾上腺、网膜、腹膜及盆腔转移,无腹水;③一般情况中等以上,无重大心肺或其他脏器合并症。

由于贲门的解剖学特点,与肝、脾、横结肠、胰尾、肾、肾上腺、小肠、膈肌、后腹膜等诸多脏器相邻,又具有丰富的淋巴引流,向上入纵隔,向下沿大弯及小弯两条主要通道扩散,还可在胃壁内浸润,甚至达到全胃,因此一般的消化道造影不可能显示全部上述各个进程,应用发泡剂双重对比造影,可以清楚显示肿块、软组织影、粘膜破坏、溃疡、胃壁增厚的范围等,但X线改变常要比实际情况轻。应用腹部CT,可以了解肿物与周围器官之关系,但是比较食管的CT所见,贲门癌的阳性发现往往不太肯定,譬如是否侵及胰,往往判断不正确,CT怀疑有胰尾浸润而实际并无粘连,CT认为与胰无关联,但开腹肿瘤与胰浸润粘连成团。CT有助于发现肝转移,但对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就不太准确。总之,在术前判断贲门癌之发展程度,估计其切除可能性等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是临床到目前尚未解决的难题。为了不使病人失去治疗机会。腹部B超、CT以及食管胃造影等检查的阳性发现,除非确证已有广泛扩散转移,都应给予探查,争取切除病变并恢复消化道连续性。

医科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习惯采用左胸后外侧标准开胸切口,经第7肋床或肋间,然后在左膈顶部以食管为轴心作辐射状切口开腹。此种径路,对贲门区显露良好,足以行次全胃切除及胃周及胃左血管的淋巴结清扫。如需要扩大切除范围,行全胃或合并切除脾、部分胰等,则可将该切口向前下延到上腹壁,切断左肋软骨弓膈肌及腹壁肌肉,很方便地变成胸腹联合切口,充分显露上腹部。

在心肺功能储备低下和高龄病人中,可以采用颈腹二切口非开胸食管内翻拨脱部分胃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先开腹探查病变可以切除后,通过胃底或腹段食管开口将食管探条送到颈部,此时颈部食管已经显露,在准备作吻合部位之下方将食管结扎固定在探条上,切断上方食管,持续而均匀地牵拉探条,将食管自上而下翻转拔脱。游离胃常规切除部分胃,大弯剪裁成管状,经食管床上提入颈与食管吻合,这种手术的缺点是胃切除范围受限,可以导致胃侧切缘不净有残余癌。当纵隔过去有炎症,如淋巴结核而发生粘连时,会使翻转拔脱遇到困难,拔不动或是撕裂气管支气管膜部,发生后一种情况时需立即开胸修补,如事先已经估计拔脱有困难时,最好采用开胸切除的办法。

对心肺功能不足病人还有一种手术径路,就是联合胸骨正中切开和上腹正中切口,术中注意防止双侧胸膜破裂,并将心包自膈面游离,中线切开膈肌达食管裂孔,将心包前提显露后纵膈,然后常规将贲门癌及下段食管切除,残胃上提在后纵隔与食管吻合。此种切口显露后纵隔受一定限制,可以使用食管胃机械吻合器以保证吻合口质量。

常用的贲门癌手术方法是近侧胃次全切除术。适应于贲门部肿瘤体积不大,沿小弯侵延不超过其全长的1/3时。手术具体操作如下:左后外第7肋床或肋间开胸,探查下段食管,然后以裂孔为轴心向左前切开膈肌、探腹,无肝、腹膜转移或广泛淋巴结转移时,沿大弯离断大网膜、左胃网膜动脉和胃脾韧带中的胃短动脉,离断左侧膈肌脚,完全显露下段食管,清除该部位(包括下肺韧带内)淋巴结。纱布垫开胰体及尾,显露胃左血管及其附近的淋巴结,仔细清扫淋巴结,结扎切断胃左血管,离断肝胃韧带,近侧胃完全游离,在大弯侧裁制胃管,如有胃缝合机可节省操作时间。要求切缘距肿瘤边不<5cm。将胃管顺时针旋转90°,然后与食管下残端对端吻合,里层是全层结节缝合,外层将胃浆肌层向上套叠包绕吻合口约2cm,如望远镜状。吻合前为防止胃口粘膜过长,外翻覆盖肌层边影响吻合操作,可先环状切开胃管口部肌层,此时松弛的粘膜由于远侧肌层回缩而如袖状裸露。充分作粘膜下层止血,齐远侧肌层平面剪除多余之粘膜,此时胃管口的粘膜正好与肌层相平,吻合时视野十分清晰,有助于严密对合。

肿瘤浸润超过胃小弯长度一半时需行全胃切除,需离断全部5组胃的血供,全胃切除后缝合十二指肠端,作食管空肠吻合术。最简单的是食管空肠端侧吻合,空肠空肠侧侧吻合术,或者是Roux-Y食管空肠对端吻合,空肠空肠端侧吻合术。作者认为前者操作较简,空肠血运较后者保存更好。

如肿瘤已侵及胃脾韧带或胰尾,则可在次全或全胃切除同时行脾、胰尾切除术。注意妥善缝合胰的切断面,最好再用大网膜覆盖,以防止发生胰管

贲门癌手术治疗时胃切除范围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有主张一律行全胃切除,有的作者主张整块切除全胃、脾、胰尾、网膜及区域淋巴结取得改进的生存。也有比较次全及全胃切除术后疗效,发现两者之存活率并无差别,建议仅在肿瘤累及胃体时作全胃切除。还有的作者发现在全胃切除术时预防性脾切除对有脾门淋巴结转移者并不无益于长期生存,而对无脾门淋巴结转移病例,未作脾切除的反而存活率高。脾切除组还存在术后感染率高,复发死亡较快等现象。医科院肿瘤医院937例报告中,有10例行全胃切除术。其中9例在1年内死亡,1例没有活过2年。胃次全切除合并切除脾、胰尾者20例。术后死亡2例,有2例存活5年以上(1例6年,另1例8年)。作者同意一些人的观点,贲门癌由于就诊时多数已属晚期,早已存在淋巴结转移,根治手术是无助益的。假如肿瘤确实还是局限时,根治手术又无必要。对于局限于贲门部不超过小弯长度的1/3的病变,应行胃次全切除术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是比较合适的治疗方针。

贲门癌的手术疗效比食管癌要差。国内三大组切除率73.7%~82.1%,切除死亡率1.7%~2.4%。三大组的5年生存率19.0%~24.0%,10年生存率8.6%~14.3%。

影响贲门癌远期生存的主要因素为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是否浸润浆膜以及切除性质(根治或姑息)。贲门癌的国际TNM分期,由于综合了前两个可变因素,同样是预测病人转归的有效指标。

远侧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囊发生癌的报告日益增多。其发生率为0.55%~8.9%,其中发生在贲门部的占全部的16.4%~58.5%,残胃贲门癌在贲门癌中的发生率为1.5%~2.7%。

⑴铂类配合物:如顺铂、卡铂。此类药物利用铂部分与DNA同一条链的碱基或两条链的碱基形成交叉联结。

⑵烷化剂:如环磷酰胺、马利兰等。这类药物可引起DNA分子内鸟嘌呤碱基N7或腺嘌呤N3分子的交联。其反应过程为:烷化剂中一个基团形成亚胺离子,进而形成正碳离子,并与DNA中GN7反应;同时烷化剂分子中另一个基团也以同样的方式作用于DNA分子中另一个GN7,引起DNA双链间或在同一条链的G·G间发生交联反应,亦即这类药物利用烷基中的碳与DNA的亲核碱基之间形成单功能或双功能共价键,双功能烷化剂可引起链内或链间的交叉联结。

⑶DNA嵌合类抗癌药:如放线菌素D、柔红霉素、阿霉素等。此类药物能插入DNA的双螺旋链,改变DNA的模板性质,抑制DNA聚合酶从而抑制DNA、RNA的合成。

⑴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如氟尿嘧啶、甲氨蝶呤;6-巯基嘌呤等。氟脲嘧啶在体内先转变为5-氟-2-脱氧尿嘧啶核苷酸,后者抑制胸腺嘧啶合成酶,阻断脱氧尿嘧啶核苷酸转变为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从而抑制DNA的生物合成。

甲氨蝶呤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断二氢叶酸还原成四氢叶酸,后者传递一碳基因,为合成嘧啶核苷酸和嘌呤苷酸所必需,所以甲氨蝶呤可抑制嘌呤和嘧啶的合成,导致DNA的合成明显受到抑制,此外,甲氨蝶呤对胸腺核苷酸合成酶也有抑制作用。

6-巯基嘌呤进入体内,在细胞内必须由磷酸核糖转移酶转为6-巯基嘌呤核糖核苷酸后,方具有活性,抑制次黄嘌呤核嘌呤核苷酸转为腺嘌呤核苷酸及鸟嘌呤核苷酸,因而抑制DNA的形成。

⑵博莱霉素、丝裂霉素等通过产生自由基引起碱基损伤和DNA链断裂。

⑶鬼臼乙叉苷等可抑制DNA拓扑异构酶,使DNA与酶蛋白结合形成的易解离复合物趋于稳定和僵化,从而使DNA链断裂。

⒊有丝分裂抑制剂 纺缍丝由若干微管集聚而成,纺缍丝连着染色体,由于纺缍丝微管蛋白的收缩,使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植物类药物如长春新碱、秋水仙碱等可与微管蛋白结合,阻止微小管的装配。也有人认为,长春新碱主要影响tRNA,从而选择性抑制微管蛋白的合成,其结果导致纺缍丝形成障碍,染色体不能向两极移动,而停留在中期赤道板上,终因细胞核结构异常而导致细胞死亡。秋水仙碱的C环可与纺缍丝微管蛋白结合,阻止其聚合反应,阻止纺缍丝形成,使其不能发生主动收缩运动,从而使染色体不能向两极运动而致细胞死亡。

⒋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 某些肿瘤细胞缺乏门冬酰胺聚合酶,不能自身合成门冬酰胺,其合成蛋白质所需的门冬酰胺要从细胞外摄取,使肿瘤细胞缺乏合成蛋白质所需的L-门冬酰胺,就可导致其蛋白质合成发生障碍。

嘌呤霉素可在核糖体水平干扰遗传信息的翻译,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嘌呤霉素含有一个连接于氨基酸的氨基核苷,这一结构与连有末端氨基酸的转移RNA(tRNA)(苯丙氨酰-tRNA)非常相似,因而可被转移RNA误作为正常氨基酸摄取而成了核糖体-mRNA-tRNA复合物,从而抑制正常蛋白质的合成。

目前辅助化疗受到重视,因为近年对肿瘤开始转移时间的看法与过去有明显不同。过去认为肿瘤开始时仅是局部疾病,以后才向周围侵犯,先由淋巴道转移,最后经血路全身转移,因此治疗肿瘤的关键是早期将肿瘤彻底切除,手术范围力求广泛。但近年已认识到肿瘤发生后,肿瘤细胞即不断自瘤体脱落并进入血循环,其中的大部分虽能被身体的免疫防御机制所消灭,但有少数未被消灭的肿瘤细胞确会成为复发和转移的根源,因此当临床发现肿瘤并进行手术时,事实上大部分患者已有远处转移。因此手术后应当早期配合全身化疗,抓住大部分肿瘤已被切除的机会,及时消灭已转移的微小病灶

新辅助化疗是在手术前给予辅助化疗。手术前给予辅助化疗的时间不可能太

长,一般给予3个疗程左右。它的作用机制可能不同于手术后6~12个疗程的辅助化疗,因此不称为术前辅助化疗,而称为新辅助化疗或诱导化疗。化疗开始越早,产生抗药性的机会就越少,因此近年不少肿瘤如乳腺癌采用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的优点有:①可避免体内潜伏的继发灶,在原发灶切除后1~7天内由于体内肿瘤总量减少而加速生长;②可避免体内残留的肿瘤在手术后因凝血机制加强及免疫抑制而容易转移;③使手术时肿瘤细胞活力低,不易播散等。但目前尚不能肯定其是否能提高肿瘤患者长期生存率。

目前胃肠道肿瘤虽然根治术后生存率有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大多数病例就诊时较晚,术后复发的机会较多,因此采用腹腔内化疗以期减少腹腔内复发。癌肿发展到一定阶段,病变累及浆膜,就可能出现浆膜面癌细胞的脱落,成为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引起腹腔种植。药代动力学显示腹腔内给药的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全身给药。腹腔内化疗应在术中或术后早期开始,此时体内肿瘤负荷最小,肿瘤细胞增殖速度相应加快,对化疗敏感;若延缓治疗,肿瘤负荷大,化疗效果差,另外手术时腹腔内粘连松解,而新的粘连尚未形成,药物易达到腹腔内所有的部位。腹腔内化疗主要使用于卵巢癌切除术后有微小的残留病灶、胃肠道癌术后有残留,或有高度复发及转移危险、腹膜间皮瘤等。腹腔化疗给药方法有单点穿刺给药法、留置导管法等。腹腔内化疗的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腹膜炎、切口出血、化疗药外漏等。

动脉灌注化疗与全身静脉化疗相比有以下特点:①局部肿瘤组织药物浓度明显提高,全身体循环药物浓度明显降低。②全身副作用明显降低,而局部脏器药物反应相对较重。③局部灌注所用化疗药的剂量可以大大提高。④疗效明显提高。动脉灌注化疗使用方法主要是将导管插入动脉内并经该导管灌注化疗药物。目前动脉灌注化疗主要用于肝癌的治疗,动脉插管的方法有开腹插管(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或经胃网膜右动脉插管)及经股动脉插管。近年来皮下灌注泵的应用大大的简化了动脉灌注的操作。动脉灌注化疗的并发症主要有导管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落以及化疗本身的并发症如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

贲门癌占胃癌的53.3%,以腺癌为主。传统认为腺癌对放射线不敏感,经近年来的研究,对放射治疗贲门癌有了新的认识。据报道贲门癌术前放疗DT 40 Gy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明显提高1、3年生存率。单纯放射治疗贲门癌,可以取得与扩大根治术相同的效果,认为放射治疗局部作用强,可以有效抑制和杀死癌细胞。而锎252能自发裂变发射中子射线,中子属于高LET(线性能量传递)射线,其具有相对生物效应(RBE)高;氧增效比(OER)低;没有或很少有亚致死性损伤修复及潜在性致死损伤修复;并且对各时相癌细胞敏感性均较高;对肿瘤内的乏氧细胞能够很好地杀灭。并且中子对腺癌也有很好的生物学效应。

贲门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腹腔内外淋巴结转移,其次为局部未控。UFTM方案所用的药物优福定属周期特异性药物,优福定是5-FU的衍生物喃呋啶与非化疗药物脲嘧啶的混合物。丝裂霉素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代培水等[7]报道晚期贲门癌放射治疗加喃呋啶静点较单纯放射治疗可明显提高 1 年生存率。采用放疗加UFTM方案治疗后,患者吞咽改善率达100%,X线好转率达84.7%,1年生存率为82.1%,与行扩大根治术具有相似的效果,并优于单纯化疗者。说明UFTM方案一方面可以增加肿瘤放疗的敏感性,同时可以消灭有可能出现的癌转移。以往认为:粘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对放疗无效,故为禁忌。我们观察了6例经病理证实的患者,从治疗情况看,对中子射线还是敏感的。治疗后的效果是满意的,说明粘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对中子射线是敏感的。

UFTM方案毒副作用小,血象下降及胃肠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可在短期内恢复,不影响治疗,且方法简单易于推广。与内、外放疗相伴,不仅可改善近期疗效,且可提高1年生存率。3、5年生存率有待我们进一步的跟踪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锎中子近距离加外照射放疗结合化疗的综合治疗手段是治疗晚期贲门癌的有效方法。

常用于贲门癌外科手术后或与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合并应用。已证明在贲门癌的综合治疗中,中医和中药与其他疗法使用,可提高综合疗效,尤其在减少化疗对机体的不良反应、提高人体抵抗力及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随着近年中医药现代化方面的进展,剂型方面有了改变,有冲剂、片剂,服用更为方便,还有了针剂,对已经不能口服的贲门癌病人来说,也可试用。此外,还有不少中西医结合的新的技术、新的方法可采用。以上这些,都可以根据晚期贲门癌病人的不同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当然也可应用自己固有的综合方法治疗。中医处方的原则在晚期贲门癌的中医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目前口服汤药还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晚期贲门癌的中医处方,大致都包含有三个组成部分。一个组成部分叫做“辨证论治”。依据中医理论,对贲门癌病人当时的情况:癌肿情况,全身情况,各个脏器的功能情况,以及脉象、舌象、体征等综合分析,按照病因、病机,据以组方。另一个组成部分,叫“辨病论治”,或者可以叫“辨癌论治”。那就是从中草药中,选择一些可能有抗癌作用的药物,放入方中。所谓可能有抗癌作用的药物,是指或者其中含有某种抗癌的成分;或者在动物实验中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或者过去中医传统用于抗癌或者民间习惯应用者。而所有这些,都没有在人体中得到证实。另一个组成部分,则是“对症治疗”的药物。胃癌常有疼痛,加一些止痛中药;有时有“黑粪”,加一些止血的中药;胃口不好,加一些开胃的药物;便闭或者腹泻,也可加相应的药物。

1.心理护理病人有进行性吞咽困难,日益消瘦,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差,对治疗缺乏信心,同时对手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恐惧心理。因此,应针对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解释、安慰和鼓励,建立充分信赖的护患关系,使病人认 识到手术是彻底的治疗方法,使其乐于接受手术。

2.加强营养尚能进食者,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补充水分、电解质及热量。低蛋白血症的病人,应输血或血浆蛋白给予纠正。

3.胃肠道准备①注意口腔卫生;②术前安置胃管和十二指肠滴液管;③术前禁食,有食物潴留者,术前晚用等渗盐水冲洗食管,有利于减轻组织水肿,降低术后感染和吻合口瘘的发生率;④拟行结肠代食管者,术前须按结肠手术准备护理,见肠癌术前准备。

4.术前练习教会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床上排便等活动。

贲门癌饮食 贲门癌病人由于食欲不振,营养摄入不足,同时手术对机体的损伤,患者体质状况愈下,加强围手术期饮食管理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有助于提高疗效。合理的饮食应为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微量元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1) 高蛋白膳食 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末、蛋类、豆类、奶及茵菇类 ( 如蘑菇、木耳等 ) 以补充各种必需氨基酸。

(2) 高热量膳食 进食易消化吸收的脂肪、甜食 ( 如蜂蜜、蝉王浆、蔗糖及植物油、黄油、奶油等 ) 。

(3) 高维生素膳食 多吃富含维生紊 A 、 C 、 E 、 K 、叶酸等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动物肝等。

(4) 富含微量元素的膳食 富含微量元素的饮食,如香菇、海带、紫菜、蛋黄、南瓜、大白菜等及动物的内脏、人参、枸杞、山药、灵芝等。

贲门癌预防 诱发贲门癌的因素很多,有效地预防贲门癌,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不抽烟不酗酒。据统计,抽烟是诱发贲门癌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吸烟可直接诱发贲门癌。有关资料表明吸烟者贲门癌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另外,酒精对贲门粘膜刺激很大,容易引起贲门表面粘膜变性坏死。而且酒精内也含有亚硝氨、黄贡霉等等多种致癌物质。据统计,饮酒者比不饮酒者的贲门癌发病率高10倍。又吸烟又饮酒者比不吸烟不饮酒者贲门癌的发病率高30倍。

2不吃过烫和粗硬食物。有关专家在贲门癌高发区河南林县、江苏扬中县等地区调查表明,贲门癌的发生与饮食过热、硬、粗、快有关。过烫的茶、粥可引起贲门粘膜上皮癌变。

3不吃霉变腌渍食物。霉花生、霉干菜、腌肉、腊肉等食物常被黄曲霉、白地霉等真菌所污染,易产生亚硝胺、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食用后易发生贲门癌。

4增加营养和各种微量元素的吸入。在临床上大多数贲门癌患者都是“吃得不好的人。”所谓吃得不好就是肉类动物蛋白、脂肪和新鲜水果吃得很少,这样维生素A、C和核黄素的摄入量低,易患贲门癌。

日本静冈癌症中心的Bando E博士及其同事指出,早期贲门癌是否进行淋巴结清扫还存在争议。在治疗决策时,年龄和性别可能优于淋巴结转移状态。

研究人员选取4231名早期贲门癌患者,据年龄和性别分别计算总生存率和死亡原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回归分析确定预测因素。

结果发现,早期贲门癌的5年和10年肿瘤特异生存率分别为98.4%和96.3%,总生存率分别为90.2%和80.9%;影响预后关键年龄在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70和75岁,80岁以上患者的10年总生存率小于30%。多变量分析表明年龄是早期贲门癌最力的预后因素,与肿瘤无关的病因致死率随年龄增加,但肿瘤复发致死率与年龄无关。

Bando博士认为,对于早期贲门癌患者,年龄作为预测因素优于淋巴结转移状态。另外,当进行早期贲门癌治疗决策时。年龄和性别应该与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一起列入考虑范围。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