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颅内转移瘤

发布日期:2014-11-16 02:07:53 浏览次数:1600

症状体征:头痛,癫痫和癫痫样发作,眼球震颤,高颅压综合征,恶心呕吐

【疾病概述】

脑转移瘤系身体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占颅内肿瘤的3.5%~15%,可见于任何年龄,以中老年多见,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颅内转移在临床上代表恶性肿瘤的晚期,平均生存期不足7个月。其原发癌肿以肺癌最常见,占脑转移瘤的75%,其余为肾、胃肠道、盆腔脏器、乳腺、甲状腺、皮肤、淋巴及血液的癌瘤。约10%脑转移瘤患者的原发肿瘤难以查明。儿童转移癌少见(约6%),以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瘤、Willis瘤转移最常见。脑膜转移癌多见于儿童,原发灶约半数来自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颅内转移瘤病理】

转移瘤分为结节型、弥漫型:

1.结节型约占2/3,多呈球形或不规则结节状,有时呈楔形,起源于皮质下,内侵白质,外累及脑膜。其尖端突向脑室,底部则与脑膜平行。多发约占2/3,大小相差悬殊,单发者体积较大。肿瘤大多为实质性,质软脆。切面呈颗粒状,有纤维间隔,色泽随肿瘤血供多少、瘤内有无出血及组织来源而异。瘤内发生坏死,液化者可形成假性囊肿,内含黄褐色或绿色坏死液化组织碎屑。肿瘤边界清楚,周围脑组织有明显水肿,水肿程度与瘤结节体积不成比例,与肿瘤的种类、肿瘤血管的数量和渗透性、局部代谢状况及瘤细胞分泌致水肿胶原等因素有关。

【颅内转移瘤诊断要点】

诊断标准

颅脑转移性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CT和MRI。目前普遍认为:脑转移瘤最有效的检测手段是MRI的强化检查。

1.CT扫描对怀疑有脑转移瘤的患者应首先行CT检查,可显示肿瘤范围、形态、数量、部位,周围脑组织水肿及移位情况等。在CT平扫时,转移瘤表现为低密度、等密度或高密度。转移瘤内高密度通常为肿瘤内的出血,转移瘤内少有钙化病灶周围有大片低密度水肿区。增强扫描,肿瘤中心有坏死者呈环形增强,壁厚而不规则。实质性肿瘤示均一增强,边界清但凹凸不平。肿瘤直径在0.5cm以下者有时难以发现。占位效应明显,脑室及脑池受压变形、移位。

2.磁共振成像(MRI)MRI显示转移瘤呈长T1与长T2异常信号,一般情况下,T1加权图像显示为低信号病灶,T2加权图像为高或等信号。转移癌周围水肿较著,T1加权图像为低信号区,T2加权图像为高信号区,为特征性的指状高信号。注射Gd-DTPA后转移瘤明显强化。

3.X线平片头颅平片可见颅内高压症、松果体移位等。有时可见颅骨溶骨性改变或成骨性改变。

4.其他检查脑脊液检查有时可找到癌细胞,弥漫浸润型、多发性转移癌患者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增高,有时白细胞增多,乳酸脱氢酶增高。癌胚抗原增高者,提示有肺、乳腺、消化道转移癌可能。

临床表现

临床大多先发现脑转移灶后再经过寻找发现原发灶,仅约15%病例先出现原发灶症状,后产生脑转移。尚有10%~15%病例虽出现脑转移灶,但未能找到原发灶。发现原发灶后至产生颅内转移的时间长短与原发癌肿性质有关,其中以肺癌转移时间较快,多在1年以内。其他癌肿则多在3年以上,其中以甲状腺癌睾丸癌的脑转移时间最长,可在10年以上。由于肿瘤生长较快,周围组织水肿很严重,患者症状多较急而重,病程短。从症状出现到就诊时间一般为数天或数周,平均病程4个月左右。少数有瘤内出血、坏死、液化及囊肿形成,症状进展快。多发性转移瘤者症状较重。进行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早,程度多较重,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及视盘水肿。眼底水肿严重时可有片状出血,致视力急速减退。少数患者呈卒中样发病,颅内压严重增高而发生脑疝。肿瘤大多位于幕上,位于幕下者占6%~15%,70%位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其位置的不同可出现相应的局灶性症状。肿瘤位于额、颞叶者多有癫痫发作。多发性脑转移瘤可表现双侧大脑半球及小脑症状。肿瘤出血或沿蛛网膜下腔种植时,有明显的脑膜刺激症状

【颅内转移瘤治疗概述】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可单独或联合使用。本病预后较差,治疗仅可短暂延长生存期及解除颅内压增高症状。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