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肺瘢痕癌的CT诊断价值

发布日期:2014-11-16 01:49:07 浏览次数:1595

【摘要】 目的:分析肺瘢痕癌的CT征象,探讨CT在诊断肺瘢痕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3例肺部瘢痕癌CT表现及文献复习。结果:10例瘢痕癌继发于结核,3例继发于肺炎瘢痕,癌肿病灶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形态多不规则,可出现分叶征及毛刺征,但与周围瘢痕及原发病灶混杂,炎性病灶常见的长毛刺及卫星病灶均可见,初次诊断困难,多数病例随访复查时诊断。结论:肺瘢痕癌与原发病灶及瘢痕同时存在,容易混淆,形态缺乏特征性,鉴别困难,出现软组织肿块影时应仔细分析影像学表现,尤其注意随诊复查,动态观察,可减少误诊及漏诊的发生。

10例瘢痕癌继发于结核,3例继发于肺炎瘢痕;周围型12例,中央型1例;右上肺5例,右中肺1例,右下肺2例,左上肺3例,左下肺1例,左肺门1例。癌肿病灶表现为不规则团块影,4例可见分叶征,3例呈方形,9例有细短毛刺征,5例可见长毛剌,7例有胸膜凹陷征,5例伴有胸膜增厚,4例肿块内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可见轻中度强化,3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1例肋骨转移,1例胸椎转移,所有病例癌肿周围均可见不同范围、形态各异的伴随病灶,如纤维索条影,钙化灶结节样增殖病灶,斑片状、条片状瘢痕灶等,边缘大多清楚。2例初诊时拟诊肿瘤行穿刺活检,11例多次复查发现病灶变化,考虑癌变,有2例直接手术切除,余9例穿刺活检证实。

肺瘢痕癌起源于活动性或陈旧性肺结核、慢性炎性反应及其他肺病引起的肺部瘢痕组织,发生率低[1]。肺结核发病率高、迁延难愈,易形成瘢痕,是肺瘢痕癌的最常见原因。肺瘢痕癌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癌肿与瘢痕的关系存在争议,可能与慢性刺激促使病灶和邻近部位的上皮组织化生而发生癌变有关。Madri等认为外周性肺癌疤痕形成是宿主对肿瘤的一种促纤维形成反应[2]。Kung等提出瘢痕癌说法是不适当的,因为没有预先形成纤维组织,有疤痕的外观是由于小的肿瘤阻塞气道局部肺不张的结果[3]。病理上在肺癌发生前,已先期存在瘢痕组织,表现为腺样癌巢散布于致密的纤维组织或瘢痕灶(玻璃样变)中,以腺癌为主[4]。

CT扫描可清楚显示肺瘢痕癌的内部结构和边缘特征,表现为混杂于原发病灶的软组织肿块,多位于上肺,与结核的好发部位相关。肺瘢痕癌以肺周边为多,本组12例(12/13),形态多不规则,可能与瘢痕的形态有关。肺瘢痕癌可表现为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如分叶征、短毛刺、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等,同时可见良性肿块常见的征象,如长毛刺、钙化、卫星灶等,与肺瘢痕灶鉴别较困难,且患者常有明确的原发病史,容易满足于原发病的诊断而漏诊瘢痕癌。本组病例仅2例初次CT检查诊断瘢痕癌,11例在多次复查后提出瘢痕癌诊断。故对陈旧性病灶的瘢痕形态应仔细观察,注意有无肿块的存在,尤其出现分叶、毛刺、空泡征等恶性征象时要提高警惕。对于复查的陈旧性病灶注意与前片对比,仔细观察病灶的细微变化,发现病灶增大,形成肿块,中心密度增高,边缘模糊,而其他陈旧性病灶无变化时应高度怀疑瘢痕癌,做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尽早诊断和治疗。

肺瘢痕癌需要与肺结核及感染引起的炎性肿块及瘢痕病灶鉴别,最具意义的是定期复查、动态观察,应仔细对比病灶大小、形态、密度的变化及有无转移。CT,尤其是HRCT,可准确测量病灶的大小,观察病灶的细微结构,对肺瘢痕的发现和鉴别具有重要的意义。瘢痕癌多位于外周,纤支镜阳性率低,本组中有7例做了纤支镜检查,其中仅1例检出癌细胞。经皮穿刺活检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对于拟诊或疑似瘢痕癌的病例,应尽早确诊,以免延误治疗,错过手术时机。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