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知识知多少6几种常见的颅内肿瘤
http://www.qianlong.com/2007-09-06 12:55:04来源:千龙家庭
脑肿瘤又称颅内肿瘤,是一种缓慢起病逐渐加重的脑部疾病。原发于颅内者称原发性颅内肿瘤;由全身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者称转移性颅内肿瘤。常见的颅内肿瘤有胶质瘤、脑膜瘤及神经鞘瘤。
脑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2%,儿童更高约占7%。典型的脑肿瘤症状是:头痛、呕吐、视力下降。医学上把这一组症状称之为“颅内高压综合症”。当病人有典型的颅内高压综合症时,如果作CT或MRI检查,90%以上可发现颅内有肿瘤或其他占位病变。其次,脑肿瘤在脑部生长的部位不同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如肿瘤长在运动或感觉中枢,病人就会出现一侧肢体的瘫痪或感觉障碍。有些脑肿瘤还会影响内分泌功能。但因大脑结构特点,近10%的病人脑内生长一定体积的肿瘤而没有明显的症状。
几种常见的颅内肿瘤
包括星形细胞瘤(含多形胶质母细胞瘤)、少支胶质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胶样囊肿等。其发病率合计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35~45%左右。
(一)星形细胞瘤分Ⅰ~Ⅳ级。为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Ⅰ级者,在成人多在大脑白质浸润生长,分为原浆型与纤维型两类。肿瘤组织呈灰白色或灰黄色,硬度如橡皮样,一般无出血坏死,但可呈囊性变,一种为囊内含有瘤结节,另一种为肿瘤内含有囊肿。儿童的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临床表现在成人常先有癫痫,逐渐出现瘫痪、失语、精神改变,而后出现颅内压增高。儿童多先表现为颅内压增高。X线片少数可发现肿瘤钙化影象。Ⅱ级者属分化不良的星形细胞瘤,或称星形分母细胞瘤。这两型的病程进展较缓。星形细胞瘤Ⅲ~Ⅳ级即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常见于中年之后,多位于大脑半球,并侵犯基底节与丘脑,血管丰富,易出血,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从而致病情突然恶化,病程多较短。
治疗:较为局限的,如位于额叶前部的星形细胞瘤,可行前额叶包含肿瘤切除。其它部位者,多只能达到肿瘤大部或部分切除,辅以减压性手术。术后应用放疗、免疫化疗治疗和中医药治疗。多数病例愈后较差。
(二)少支胶质细胞瘤较少见。肿瘤偏良性,额叶者居多,临床上很难与星形细胞瘤Ⅰ、Ⅱ级区别。影象学检查约70%有肿瘤钙化斑。治疗原则相同。
(三)髓母细胞瘤此瘤恶性程度极高,常见于儿童。肿瘤多位于小脑蚓部,向第四脑室或小脑半球侵犯。外表呈紫灰色,血运很丰富。肿瘤细胞可向蛛网膜下腔播散,继发脊髓髓母细胞瘤。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走路和持物不稳等。手术处理宜尽可能切除肿瘤实体,以恢复脑脊液循环的通畅性,如肿瘤不能切除,需行脑室分流术。术后,常规行放疗,此瘤对放疗极敏感,近期疗效也较好,有长期治愈者。术后要密切观察有无肿瘤播散.小脑髓母细胞瘤。
(四)室管膜瘤占胶质瘤的10.1%。常发生于四脑室、侧脑室及三脑室,少数位于脑室临近的脑实质内。肿瘤呈灰红或灰褐色,边界清楚,其基底伸向实质内。临床以颅内压增高症状较突出,病人有时出现强迫头位。手术争取全部切除肿瘤实体,但位于脑室底部的肿瘤组织有时难以切尽,因为脑室附近有一些属于生命中枢的神经结构,过多的手术操作,有时将引起严重反应,甚至因此发生死亡。
(五)松果体瘤占胶质瘤的3%,常发于较大的儿童与青年。肿瘤位于松果体即第三脑室后部,易于压迫导水管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状。肿瘤压迫四叠体出现瞳孔散大,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两眼球同向上视与下视运动障碍,称为四叠体综合症。还可引起小脑性共济失调,内分泌症状有性器官早熟表现的特征。有时因肿瘤累及三脑室引起植物神经障碍如肢端青紫。治疗以手术摘除肿瘤为首选,可辅加放疗。
(六)胶样囊肿为很少见的一类肿瘤,发生于脑室内。症状如同其它类型的脑室内肿瘤。可以全切治愈。
二、脑膜瘤
从组织学特征分为内皮细胞型、纤维型或纤维母细胞型、血管瘤型、化生型与恶性脑膜瘤五类。内皮细胞型包含砂粒型脑膜瘤,瘤内钙化形成砂样体为特征,X线平片可显示肿瘤钙化影像。脑膜瘤多属良性,呈球形或结节状,生长于脑实质外,但常常嵌入大脑半球之内。脑膜瘤多发部位为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及颅底。后者包括蝶骨嵴、嗅沟、鞍结节、桥脑小脑角等部位,生长于脑室内者很少。脑膜瘤的血运极丰富,因为肿瘤常接受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等多来源的供血。这类肿瘤生长很缓慢,所以有时肿瘤长到很大仍可不出现症状。临床表现依据肿瘤部位而定。位于大脑半球者,常引起癫痫、偏瘫及精神障碍。位于颅底者,常出现相应部位颅神经与脑部受累的症状。颅内压增高症状通常出现较晚。病人可因长期的慢性颅内压增高而致两眼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治疗争取将肿瘤完全切除治愈。但肿瘤特别大或已累及重要的脑部中枢如丘脑下部、脑干以及将颈动脉、基底动脉,或颅神经包绕在肿瘤之中者,手术有时困难。手术中应特别注意止血和防止伤及重要的神经与血管。良好的手术显露对脑膜瘤切除成功十分重要。
属于内分泌系统的肿瘤,因生长在颅内,故包括在颅内肿瘤之列。发病率占颅内肿瘤总数的10%左右,仅次于胶质瘤与脑膜瘤,居第三位。多发生于中年。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肿瘤起源于垂体前叶内。早期肿瘤,体积在10mm以内者称为微腺瘤。肿瘤逐步增大,可使蝶鞍扩大,瘤体常向鞍上,有时也向鞍旁与鞍底发展,其直径超过3cm的称为大型垂体腺瘤;超过6cm者为巨大垂体瘤。
垂体腺瘤的分类过去是按苏木精~伊红染色,瘤细胞染色的情况分为嗜酸性(以肢端肥大症状表现为特征)嫌色性(或称难染色性,以垂体内分泌功能低下为特征)及嗜碱性垂体腺瘤(表现为库兴综合征)三类。目前趋向按瘤细胞来源内分泌激素功能而分。如分为分泌生长激素腺瘤(表现为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分泌生乳激素腺瘤(泌乳、闭经、性功能低下综合症)、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库兴综合征,Nelson综合征),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腺瘤(甲状腺机能亢进)及无分泌活动腺瘤(垂体功能低下)。
垂体腺瘤的诊断,依据内分泌障碍、头痛、视力障碍、视野缺损(常为双颞侧偏音)、蝶鞍扩大等方面的表现。血清内分泌激素含量放射性免疫法测定含量数值增高,有助于早期诊断。手术切除肿瘤是基本的治疗。过去多从额入路手术。而目前,对于微腺瘤及中等大小的肿瘤多采用显微手术方法,经鼻蝶窦或经筛窦、蝶窦,通过鞍底,切除腺瘤,早期常能将腺瘤全切,治愈率得到提高。放疗对垂体腺瘤有一定效果。对肿瘤不能全切除或术后内分泌学检查表明仍有激素过度分泌的病人,应常规予以术后放疗。药物治疗,应用溴隐停治疗分泌生乳激素腺瘤,可使催乳素水平降至正常,约2/3的病人肿瘤体积缩小,但大多停药后又复发。垂体腺癌是少见的一类垂体肿瘤,可采取放疗。
四、神经纤维瘤
听神经瘤最常见,其次为三叉神经瘤,舌咽神经瘤。
听神经瘤生长于桥脑小脑角,少数生长于内听道内。多为一侧性,属良性肿瘤。首发症状为耳鸣、听力减退,相继出现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与迷走神经受累的症状,小脑症状及颅内压增高症状等。X线平片常显示病例内耳孔骨壁受破坏、扩大。早期手术多能将肿瘤全切除,手术中要争取保存面神经与三叉神经,以免术后发生角膜溃疡。要严防伤及脑干。在显微手术下,早期病例尚能争取恢复或部分恢复听力。
三叉神经纤维瘤可生长在颅中凹或颅后凹,产生三叉神经痛,面部麻木与嚼肌力弱等症状。手术切除肿瘤为基本治疗。
舌咽神经瘤少见。可以切除并行舌咽神经吻合修复。
颅咽管瘤常发生于儿童,少数在成年发病。肿瘤多为囊性,少数为实质性。囊内液含胆固醇结晶。X线平片常显示肿瘤钙化影像。临床表现常有垂体为内分泌功能减退,发育低下,视力下降与颅内压增高等。治疗上采取手术切除,囊肿穿刺引流及放疗。如肿瘤未能全切,经常复发。
皮样囊肿、皮样囊肿与畸胎瘤多见于桥脑小脑角、第三脑室后部、鞍区等部位。手术宜尽可能全切或次全切除,以免复发。但应避免脑干、丘脑下部损伤。
六、血管网状细胞瘤
常发生于小脑,少数见于脑干及大脑等部位。肿瘤由血管组织构成,呈紫红色。此瘤可发生囊性变或在囊内有一瘤结节。其症状包括定位症状与颅内压增高。部分病例有血液红细胞增多症,血色素亦明显增高。肿瘤血供丰富,境界清楚,可以争取手术全切。
七、转移瘤与侵入瘤
占颅内肿瘤的5~6%。颅内转移瘤最常见的来源是肺癌和乳癌,其它来自肾上腺、胃肠道、前列腺、甲状腺、子宫等。脑转移瘤可为单发或多发性,呈结节状或弥散型。肿瘤周围脑水肿反应较严重,因此常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增高症状、偏瘫与精神障碍,病程较急,发展较快。弥散型者,有时颅内压可能属正常或稍高。治疗方面,要考虑病人周身情况与原发肿瘤情况,可选择手术切除脑内继发病灶及缓解颅内压。
侵入瘤多由鼻咽癌而来,通常采用放疗。其它如巨细胞瘤、脊索瘤可行大部切除或全切
病因病理
脑瘤和其它肿瘤一样,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有一些相关的因素如病毒感染、致癌物质、放射线、遗传、胚胎残余等,被认为与脑瘤发生有联系,但每一种学说,只适合阐述某类肿瘤的病因。有一些相关因素与人类脑瘤的关系迄今未完全证实。全面阐明脑瘤的病因,有待于多学科协作研究。
表现症状
脑肿瘤约20%~40%出现精神症状。
一般来说颅内转移癌易产生精神症状,主要由于癌组织广泛侵及两侧大脑半球所致。局限性脑肿瘤,可在很长时间内不出现任何精神障碍。
发展迅速的恶性肿瘤,可因肿瘤本身的软化,坏死,出血,周围组织有坏死和水肿,兼之高度浸润性,易引起精神症状。脑肿瘤伴发脑水肿,容易出现精神症状。
额叶肿瘤早期可出现人格障碍,患者行为放纵和笨拙,情绪欣快稚气。两侧损害时表现为情感淡漠,迟钝,不注意仪表整洁。颞叶肿瘤常出现钩回发作,往往以幻味和幻嗅开始,患者可出现不真实感知,旧事如新,似曾相识,视物显小显大,还可以表现为自动症,如在病室内无目的地走动,或漫游外出,另外有焦虑、抑郁、情绪不稳。
脑瘤患者一般的症状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及癫痫发作,这些都是颅压增高所致。头痛最常见,多在夜间与清晨或用力时加重,为胀痛或钝痛,小儿及老年人头痛可不明显;呕吐常于早晨或头痛剧烈时出现,多为喷射状,视乳头水肿见于50%~80%的病例,如出现视乳头水肿或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则有视力减退,复视亦多见(外展神经受累所致)。有的患者有癫痫发作,局限性癫痫多见于顶叶与后额叶肿瘤;精神性癫痫多见于颞叶肿瘤;前额叶肿瘤多为全身性抽搐。
脑瘤时的精神症状,在早期,额叶肿瘤易出现智能障碍,颞叶肿瘤易出现记忆障碍,上段脑干肿瘤易出现意识障碍。这些症状,在疾病后期多为颅内压增高与大脑功能广泛受累所致。现将其精神症状分述如下:
(1)意识障碍:轻者为意识模糊,重者有梦样状态,嗜睡,严重者进入昏迷状态。
(2)记忆障碍:记忆减退时,多近事遗忘,可有虚构,常见于病期较久与年龄较大的脑瘤患者,有学者认为,遗忘症状群占脑肿瘤患者的38% 。
(3)智能障碍与性格改变:可有智能的普遍降低,迅速发展为痴呆。尚有情绪不稳及性格改变。
(4)其他精神障碍:可出现幻嗅、幻味、幻视、幻听,皮肤、肢体与内脏幻觉,病理性感觉过敏,感觉异常,感觉缺失,感知综合障碍等。在感知觉障碍的基础上还可以出现非真实感,人格解体,忧郁或焦虑情绪,片断的疑病、影响与被害妄想。
此外,还可发生忧郁症状、精神分裂症症状、癔症及其他神经症症状。癔症症状时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千奇百怪的,发生这种症状的患者能很好地适应生活,或在中年发生癔症症状,但不能发现明显的精神因素。如在神经症患者的生活史中找不到任何致病原因时,常应疑及是否有某些脑器质性疾病,例如脑肿瘤的可能性。
以下警告信号有助于脑肿瘤的早期发现
⑴精神、性格和记忆力改变;
⑵嗅觉改变;
⑶四肢变粗,女性出现闭经、泌乳,男性出现阳痿、性功能减退等;
⑷儿童发育迟缓,多尿;
⑸视力、视野障碍;
⑹头部变换体位时头痛;
⑻走路不稳,后枕部不适或疼痛;
⑼排除脑血管因素,病人出现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或轻度运动障碍;
⑽新近出现不明原因的癫痫发作。
诊断鉴别
颅内肿瘤分原发与继发两大类,成人恶性的颅内肿瘤约占全身恶 性肿瘤的1.5%,居全身恶性肿瘤的第11位;而儿童则占全身恶性肿 瘤的7%,仅次于白血病,位居第2种恶性肿瘤。下面介绍脑肿瘤检查 方法的利与弊。
(1)磁共振成像(MRI)在显示正常脑解剖方面,MRI优于以前的 任何技术,使用顺磁性药物gadolinium强化扫描已经成为MRI诊断脑 肿瘤的选择手段。使用gadolinium后,大多数恶性肿瘤出现强化。一 般来说,病理分级低的神经胶质瘤在使用gadolinium后不会增强,MR I对病理分级低的星形胶质瘤的诊断价值很大,对颅后窝肿瘤尤其是 脑干肿瘤,MRI诊断最为准确。恶性肿瘤呈现不均匀的强化,而脑膜 瘤强化则比较均匀,MRI要比CT能更早地发现垂体的微腺瘤,也是发 现视神经胶质瘤的选择手段。
(2)CT扫描在MRI出现之前,CT是诊断颅内肿瘤的重要工具,静脉 注射含碘对比剂后,可以显示肿瘤以及肿瘤引起的结构变化,脑实质 内病变可见正常的脑室结构变形和低密度的区域,注射对比剂后,肿 瘤可能强化为高密度的病灶,常呈环状围绕着中心的射线穿透区。肿 瘤的强化程度与血脑屏障的破坏有关,而与肿瘤细胞本身无关,肿瘤 的强化更多见于比较恶性的肿瘤,低密度病灶可能提示囊肿、肿瘤坏 死或脑水肿,但也是低分级神经胶质瘤的特征。
(3)正电子扫描(PET)PET是使用带正电子的放射性同位素药物 来诊断的,当同位素衰变时,释放出一个正电子,并与一个电子结合, 两个粒子随之消灭,同时释放出两个方向相背的γ-射线。经过PET 扫描识别后,可以断定γ-射线的发生点或其附近区域。随着对γ- 射线来源的明确定位,就形成了CT一样的成像。根据对信息性质的要 求不同,PET使用几种不同的放射药物,脑肿瘤常用的是18F-脱氧葡 萄糖(FDG),此药物只进入存活的细胞。PET的脑成像显示,FDG在 灰质的积聚高于白质,这就为脑肿瘤的成像提供了条件。
PET已用于检查脑肿瘤的许多方面:
使用FDG、PET可测量肿 瘤的代谢活动。肿瘤的代谢活动与临床研究的生物学侵袭性相关,肿 瘤的分级与糖分解率相关,低分级的肿瘤往往是低代谢,高分级的肿 瘤往往是高代谢。除了提供肿瘤的恶性程度外,PET还具有预测病人 预后的作用。
PET已用于检查术后的残余肿瘤,并监测肿瘤的进展。用强 化的MRI和CT很难评价肿瘤的残余和复发,困难是脑内术后的良性反 应可造成类似肿瘤一样的强化,但是良性术后反应在PET上并不出现 任何异常表现。
对于复发性脑肿瘤,PET是有用的检查工具。对于发现分级 低(低代谢)肿瘤的恶性转变很有用。
使用FDG、PET可以将肿瘤复发和放射性坏死区分开。放射 性坏死可造成对比强化、占位效应和水肿,在MRI和CT上的表现与复 发肿瘤没有差别。CT和MRI对于放射性坏死和肿瘤复发或残余缺乏鉴 别价值,PET则具有鉴别这些病变的能力,还可用于化学治疗坏死和 肿瘤之间的鉴别。
(4)血管造影MRI和CT扫描减少了血管造影的应用,但血管造影仍 可用于观察肿瘤的供血和引流血管的情况,以利于手术治疗。使用磁 共振血管成像可能会最终代替血管造影。
(5)颅骨平片常规颅骨X线平片在脑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有限,可能 会显示慢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鞍背吸收,婴儿有骨缝开)、颅内的 异常钙化(特别是颅咽管瘤和生长缓慢的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细胞瘤 )、碟鞍扩大(提示垂体腺瘤)或“空碟鞍”。也可见到颅盖的溶骨 或成骨性转移灶和其他肿瘤,如脑膜瘤、脊索瘤、听神经瘤、转移瘤、 副鼻窦肿瘤引起的颅骨改变。
(6)脑电图(EEG)尽管EEG常常并不十分有用,但可用于肿瘤筛 查,局限性慢波意味存在着生长快速的肿瘤的可能性,但不能与脑脓 肿鉴别。
(7)腰椎穿刺除了弥漫的脑膜癌病外,脑脊液的检查很少有颅内 肿瘤的诊断。对于脑膜癌病的诊断,脑脊液的检查是重要的,但应先 检查MRI或CT,以除外颅内实体性肿瘤。
治疗预防
手术治疗:脑瘤的手术切除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目前医学界仍认为手术切除肿瘤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良性肿瘤原则上应做到彻底切除,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即使是恶性肿瘤亦应争取将肿瘤切除,术后辅以放射或其它治疗可以收到延长生命的效果。脑瘤手术包括肿瘤切除术、减压性手术和脑脊液分流术。医生根据脑瘤的部位、性质和范围及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或几种方法联合应用。目前,我院神经外科已经获得广东省医学会颁发的中枢神经肿瘤外科诊治技术A级资格。
伽玛刀疗法:通过放射线照射使肿瘤细胞变性和死亡。放射疗法适用于:手术不能彻底切除的脑瘤;脑瘤位置深或浸润到重要的功能区而不能手术切除者;恶性肿瘤术后又复发者。
化学药物治疗:将化学药物通过静脉输入体内,使其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主要用于辅助手术和放射治疗,而化学药物治疗并不能代替手术或放疗。
声明:能为您提供健康服务,我们感到非常荣幸。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就诊医生的指导。
想了解更多资料请访问
2013炫彩金秋爱上昌平系列活动启动功效牙膏有标准:杜绝牙膏行业乱象 推动口腔健康护理山西绵山风景区等4家景区荣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圣元优博:自主创新才能满足消费者更高更精的需求圣元优博:打造专属于中国宝宝的婴幼儿奶粉昌平旅游无淡季 消夏美食添新意荷兰乳牛奶粉:全方面为消费者负责荷兰乳牛奶粉:给宝宝最无微不至的关爱“故里人”唱响霞客品牌 践行“中国梦”北京联通百兆宽带体验账号引发网民热抢北京联通开展百兆宽带体验招募活动联通第二届网购节 推出七大超值优惠活动联通第二届网购节 推出七大超值优惠活动传奇“Fe干刷牙膏”践行“中国梦”国货“美白牙齿”有新招“徐霞客fe旅游牙膏”亮相旅游产业博览会海外网友寄语雅安地震:风雨过后是彩虹评审霞客书画 领悟霞客精神徐霞客故居近日“书天书地”圣元奶粉:专业精神优异品质造福中国宝宝更多>>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