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腺瘤的分型
垂体腺瘤是颅内的常见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0%~15%,随着垂体腺瘤早期诊断水平的不断进步,统计比例还在上升。一般垂体腺瘤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多发生于30~50岁成人,小儿少见。
1.根据光学显微镜分为嗜酸性细胞腺瘤、嗜碱性细胞腺瘤、嫌色性细胞腺瘤及混合型。
2.根据(内分泌学)电镜细胞免疫化学技术及放射免疫法分为:?
(1)有分泌功能的腺瘤,其中最多见的是泌乳素腺瘤和生长激素腺瘤。?
①生长激素腺瘤(GH):临床表现为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可引起代谢紊乱,软组织、骨骼及内脏进行性增大。生长激素腺瘤占分泌性腺瘤20%~30%。患者常伴有多汗、突眼性甲状腺肿、糖尿病,女性可伴有闭经、溢乳。病理镜下可见瘤细胞呈密集型,颗粒多,大小和分布均匀一致;稀疏型,颗粒较小,胞浆中有较多的微丝并集聚成球形。血液检查生长激素值20g/L。血清中的生长激素浓度同瘤体的大小成正相关。瘤体越大,向四周组织侵袭越大。
②泌乳素腺瘤(PRL):最常见,占分泌性腺瘤的40%~60%,血液检查泌乳素水平增高200g/L以上。血清中的泌乳素浓度同腺瘤的大小成正相关,瘤体越大泌乳素的浓度越高。女性临床表现为溢乳-闭经综合征。男性表现为阳萎、性功能减退,同时可影响其他垂体激素水平并常引起头痛和视野缺损症状。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密集型颗粒呈多形性。稀疏型粗面内质网蜷曲明显,形成同心轮状副核,线粒体内可见玄色的嗜锇颗粒,卵圆形,不规则,颗粒分泌呈错位胞溢。?
③促肾上腺激素腺瘤(ACTH):促肾上腺激素腺瘤占分泌性腺瘤的5%~15%,临床实验室检查皮质醇浓度增多,高于正常值30g/L。患者全身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异常,表现电解质紊乱、性功能障碍等。典型表现为水牛背、满月脸、皮下紫纹等,常伴有高血压。
④甲状腺激素腺瘤(TSH):这类腺瘤十分罕见,发病率占分泌性腺瘤的不足1%。临床表现垂体性甲状腺肿大伴功能***、性功能减退、闭经等。肿瘤细胞体小,呈多边形,核相对较大。肿瘤多呈腐蚀性。实验室检查血清TSH、T3、T4增高。
⑤生殖激素腺瘤(GnH):这类腺瘤也十分罕见。原发性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病例数很少,常继发于长期性腺功能低下。瘤细胞部分分化成熟者与正常细胞相似。?
①未分化细胞瘤:瘤细胞无分泌过多激素功能。临床表现为腺垂体功能低下、垂体性侏儒症。瘤细胞体积较小,核不规则。?
②瘤样细胞瘤:临床表现为神经垂体功能低下、尿崩症、下丘脑视神经受压症状等。瘤细胞胞浆中布满苍白、不着色的或空泡状的线粒体。
(编辑:宛中)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