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新职大热汗古丽
(新疆都市报2014年03月25日,记者温丽娜)出生于1989年的热汗古丽依米尔,现为新疆职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汉语翻译专业的学生,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身材瘦小的她有一双漂亮的黑眼睛。在乡亲们眼中,这个了不起的小姑娘不仅靠奋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是改变村子面貌的大功臣。
热汗古丽的家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的阿克陶县玉麦乡阿玛西村。以前村里很穷,乡亲们没有什么积蓄。现在乡亲们都住上了崭新的抗震安居房,手里也有钱了。这些都是因为热汗古丽姐姐带领大家取得的。说起热汗古丽,一起打工的小姐妹阿依兰加依赞不绝口。
在热汗古丽外出打工前,她的家境十分贫困,一家九口人挤在破旧的土坯房里,每年青黄不接时,就到处找野菜或是摘酸杏子煮面条吃。2005年7月,她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选择外出务工,当过清洁工,织过地毯,也在药店里打过工。2007年5月,热汗古丽说服父母和乡亲们,和同伴一起前往浙江省慈溪市宁波双源纺织发展有限公司务工。为了打破在新家中的语言交流障碍,她一边学技术,一边学汉语。由于吃苦耐劳、聪明伶俐,3个月后她就凭娴熟的纺纱技术成为操作长,半年后成为车间主任助理,一年后,她因为流利的双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被厂家聘为新疆籍员工带队负责人。
热汗古丽在外打工两年后,她给家里寄得钱让家里的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2009年,她第一次回到家乡,她发现家乡的变化很大,但自己周围那些姐妹们生活依旧很拮据,乡亲们过得并不富裕。这让热汗古丽十分揪心。
既然自己能通过劳动改变命运,为什么我不能带着大家一起干呢?于是热汗古丽做出了一个决定,组织姐妹们一起外出务工。她主动和慈溪工厂联系询问招聘事宜,又到乡党委、政府谈了想带姐妹们一起出去务工的想法。乡党委政府十分支持热汗古丽,立即安排工作人员帮助热汗古丽协调招聘,并展开大力的宣传。
由于当地农民思想还较为保守,对于热汗古丽的这个决定,乡亲们反响不一,有的同意孩子跟热汗古丽一起外出打工,有的则极力反对。热情好强的热汗古丽就一次次上门说服这些思想保守的村民。
当时17岁的阿孜古丽欧布力就是被热汗古丽带出去打工的一位小姐妹。初中毕业后阿孜古丽欧布力就一直呆在家里,不愿意过早嫁人的她希望能和热汗古丽一样外出打工赚钱,但是她的父母却极力反对,热汗古丽五次上门做阿孜古丽父母的思想工作,最终做通了。跟随热汗古丽外出打工的青年也都很顺利地找到了工作,挣到了钱。
就这样,热汗古丽接二连三地将村里的青年带出去务工,不止玉麦乡,临近乡里的年轻人都开始和她联系。在外打工的几年内,热汗古丽已经先后组织家乡1000余名青年到浙江务工,创出了新疆品牌。
热汗古丽还用州、县两级党委、政府奖励的5000元钱买了20盏路灯,装在村里一公里长的路上,改变了阿玛西村村民长期摸黑走路的历史。就连村子里的白胡子老爷爷脸上都笑开了花:晚上走路再也不会摔跤了。
2012年,热汗古丽依米尔考取了新疆职业大学汉语翻译专业,并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当选代表履职两年来,热汗古丽为了将乡亲们的心声准确及时地反映到全国两会上,她不仅苦练汉语,还走遍家乡的每一个村落以及边缘的山区、边境实地调研,写成建议反映到全国两会。
提高基层干部待遇、保障房建设、农村公路建设热汗古丽告诉记者,她在两会上提的这些建议都已经得到了落实,乡亲们的生活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在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大大小小的企业建设到家乡,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
毕业后,我在家乡开办一家榨油厂和肥皂厂,再建一座图书馆,让更多的家乡姐妹靠劳动、靠知识改变命运这是热汗古丽给自己设定的目标。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