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同居後不慎染上淋病 狂用15種抗生素

发布日期:2014-10-07 23:21:46 浏览次数:1600

跟男友同居後不慎染上淋病,由於覺得這種身體上的『暗病』羞愧難以啟齒,28歲的打工女小陳不敢到大醫院去看醫生,卻偷偷地跑到了私人診所去檢查,結果輾轉了多家診所,3個星期內被不良醫生狂開了15種『特效』的抗生素,還沒有把病治好,最後仍不得不到正規醫院就醫。

據了解,近日,28歲的陳小姐驚覺自己私處發癢不適、尿頻尿痛,到附近一家診所檢查後被告知其患上淋病。在她表示想快點把淋病治好後,醫生給她一次開出了氟康唑等同時口服和注射的抗生素共計4種,療程為一周。陳小姐在遵醫囑服了一個療程的藥後發現癥狀改善不大,於是轉到一所性病醫院診治,醫生給她改用了去甲萬古霉素和替硝唑2種抗生素。但陳小姐感到不但依然陰癢,全身皮膚也開始瘙癢了,只好又換了另一家小醫院治療。這一回,醫生共開出了克林霉素等共計9種口服和注射用抗生素。

短短的3周時間內,陳小姐竟然總共使用了15種抗生素!備受折磨的小陳病情仍然沒有好轉,在朋友的勸說下只好來到佛山市中醫院婦科檢查。接診的朱巧玲醫師認為,陳小姐患的只是常見的淋球菌、支原體和衣原體感染,用藥極不合理,是十分典型的濫用抗生素的表現。醫生當即對她停用了所有的內服抗生素,只使用外用制霉素,待其菌群失調的情況逐漸恢復及完善實驗室檢查後再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朱巧玲說,淋病在各種性病中是最常見也是相對最易治愈的,但如果治療不當,抗生素的副作用會使身體器官受損,濫用抗生素也會破壞體內正常的菌群,使病菌耐藥性增強而導致疾病無藥可治。

淋病是主要的性傳播疾病之一。在我國,目前其發病率排在性傳播疾病之首。淋病分急性和慢性兩種,病程在2個月以內者屬於急性淋病,超過2個月者屬於慢性淋病。臨床上,可表現為單純性尿道炎,主要癥狀為尿頻、尿急、尿痛及膿尿;也可表現為除尿道炎外並發前列腺炎精囊炎盆腔炎等,癥狀更為復雜,如會陰部不適,遺精,性交痛,血性精液,女性白帶增多,腹痛,月經失調等。嚴重者可出現腹膜炎及淋菌性敗血癥,表現為高熱、腹痛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本病是危害性較大的性病之一。

淋病是一種較為古老的疾病,在2000年前的醫書中就有類似癥狀的記載,一般講淋病可歸屬於中醫學『淋證』、『淋濁』、『毒淋』范疇。但是出現淋病的確切年代還不能肯定,中醫學中的淋證,指排尿不暢,點滴而下,甚或莖中作痛。『淋』首見於《黃帝內經·素問》,如『小便赤黃甚則淋也』,但此處淋主要是指泌尿系感染。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一書把淋證分為石淋、癆淋、血淋、氣淋、膏淋五種,很多人認為此處膏淋已包括了一部分淋病的內容,但頗有爭議,某些學者認為膏淋是指乳糜尿或前列腺炎,並不包括淋病。中醫文獻中首次肯定記載淋病的是明·孫一奎《赤水玄珠》,他說:『若小便行將而痛者,氣之滯也;行後而痛者,氣之陷也;若小便頻數而痛,此名淋濁。』這裡不但記錄了淋病的疼痛、尿濁等主要癥狀,而且分析了它的病機。近代中醫多將淋病稱為『毒淋』或『花柳毒淋』,如《醫學衷中參西錄》就記載有治毒淋的『毒淋湯』。總之,淋病是一種隨著人類性活動產生的疾病,是泌尿系統化膿性的感染,在開放的年代,人們的性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淋病逐年增多。

西醫認識疾病,主要從實驗室和病因學入手。淋病是通過性交或其他性活動如接吻等傳染而來的,其病原體為淋病雙球菌。淋病雙球菌呈卵圓形、腎形或豆形,兩個凹面相,大小一致,無鞭毛、無莢膜、不形在芽孢,在膿液中成對排列於膿細胞(多核白細胞)的胞漿內或其外圍(少數分布在細胞外),故名淋病雙球菌(附圖1),革蘭氏染色陰性(一種常用的染色方法,可用於檢查細菌),又稱奈瑟氏雙球菌(由於淋球菌是1879年由Neisseria Gonorrhoea從急性尿道炎、陰道炎和新生兒結膜炎患者分泌物中首先發的。),大小為0.6μm×0.8μm(0.5μm×0.7μm),只有在高倍的微鏡下纔能看到。淋球菌由核質、細胞漿、細胞膜和細胞壁等構成,革蘭染色陰性。它是嗜二氧化碳的需氧菌,在RH6.5-7.5,溫度35-37℃,含5%-10%二氧化碳環境中生長迅速。該菌喜潮怕乾,在完全乾燥條件下1-2小時即死亡,在潮濕的毛巾上可生存10-24小時,在廁所坐墊上可生存18小時,在厚層膿液或濕潤的物體上,可生存數夭。淋球菌對理化因子的抵抗力較弱,42℃存活20分鍾,50℃僅存活5分鍾,100℃立即全部死亡,因此加熱即很容易達到消毒目的。乾燥條件也不適合淋球菌生長,在乾燥環境中1—2小時即可死亡。淋球菌對各種消毒劑也很敏感。1:4000的碳酸銀可使淋球菌在7分鍾內死亡,1%的石炭酸溶液能使淋球菌在1-3分鍾內死亡。但是,淋球菌容易產生耐藥菌珠,由於細胞染色體的突變和隨著抗生素的使用,特別是不合理的用藥,逐漸產生耐藥菌株。目前臨床上發現絕大多數感染者為耐藥菌株的感染,即產β-內?胺?的耐青霉素淋球菌株(簡稱PPNG)及染色體介導的耐藥菌株,這給治療增加了難度,故得病後一定要找有經驗的大夫治療,以免治療不徹底。如治療不徹底,淋球菌可潛伏在腺體內形成慢性淋病反復發作。

人類對淋球菌幾乎沒有免疫力,也沒有預防疫苗。有10%男性和50%以上的女性無明顯癥狀的帶菌者的傳播。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