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慢性肾衰尿毒症的症状病因中西医治疗

发布日期:2014-10-31 12:05:22 浏览次数:1595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晚期的一个临床综合征。是由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肾单位严重破坏,肾实质不可逆转的损害,临床上出现以蛋白质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体内毒物排泄障碍等全身一系列中毒症状,也称为尿毒症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半数以上是由慢性肾小球肾炎发展而来。这部分病人常有肾炎病史及慢性疾病过程。个别病人可能没有肾脏病史来诊时即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另有五分之一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是由慢性肾盂肾炎发展而来。以女性患者居多。常有反复的泌尿系感染史。亦有部分患者以慢性肾功能衰竭为首先出现的症状而来就诊。

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紫癜痛风高血压动脉硬化、原发或继发性淀粉样变、多发性骨髓瘤等均可造成肾损害,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先天性多囊肾及一些少见病如结节性多动脉炎巨球蛋白血症肝硬化、镇痛药及重金属以及可引起下尿路慢性梗阻的病如前列腺肥大等均可造成慢性肾功能衰竭。

国内引起肾衰的常见原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病、结石、结核、多囊肾、前列腺良性增生。

夜尿、无力疲劳是早期表现。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炎、口味不良)多见,晚期常有胃肠道溃疡和出血。心血管症状见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包炎。神经肌肉特有症状包括肌纤维抽搐,末梢神经疾病伴有感觉和运动障碍,肌痉挛和抽搐。皮肤可变为黄褐色,有时形成尿毒症霜,瘙痒难忍。血尿素氮、肌酐增多,血浆钠可正常或减少。酸中毒常为中度,血清CO2含量15—20mmol/L。血清钾正常或中度增多,常见高钙血症和高磷血症。尿量—般在1-4L/日,晚期常见蜡样管型。

1。肾功能代偿期:正常人的肾小球滤过率为每分钟120毫升。此期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至30-60毫升/分,肾单位减少约20%-25%。此时肾贮备能力虽已丧失,但对于排泄代谢产物,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能力尚好,故临床上无特殊表现,血肌酶及血尿素氮通常正常或有时轻度升高。

2。氮质血症期:此期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至25毫升/分钟,肾单位减少50%-70%,肾浓缩功能障碍,出现夜尿或多尿,不同程度的贫血,常有氮质血症,血肌酐、尿素氮增高。临床可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及全身轻度不适等。此期如忽视肾功能保护或机体额外负荷,如严重呕吐、腹泻、致血容量不足、严重感染及使用肾毒性药物等,均可致肾功能迅速减退而衰竭。

3。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前期):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至每分钟10-15毫升时,肾单位减少约70%-90%,肾功能严重受损,不能维持机体内的代谢及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不可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以致血肌酐、尿素氮显著升高,尿浓缩稀释功能障碍,酸中毒,水钠潴留,低钙,高磷,高钾等平衡失调表现。可有明显贫血及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也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如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等。

4。尿毒症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每分钟10毫升-15毫升以下,肾单位减少90%以上,此期就是慢性肾衰晚期,上述肾衰的临床症状更加明显,表现为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如胃肠道、神经系统、心血管、造血系统、呼吸系统、皮肤及代谢系统严重失衡。临床可表现为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血压增高、心慌胸闷、不能平卧、呼吸困难、严重贫血、抽搐,严重者昏迷,常有高血钾低钠血症、低钙、高磷血症。此期需要依靠透析维持生命。常可因高血钾、水肿肺水肿、心功能衰竭而突然死亡。

慢性肾衰的早期预防越来越引起专家学者们的重视。早期预防,又称"一级预防"是指在慢性肾衰发生前即开始预防。包括对肾脏病的早期普查,对肾脏病和可能累及肾脏的疾病的积极控制,以防止慢性肾衰的发生。

(1)加强随诊:经常随诊对延缓肾衰进展很有好处,可使病人有计划地进行治疗和接受指导,帮助病人减少或避免一些加重肾衰的诱因,如药物性损害、脱水致血容量不足、高脂血症、高钙血症、低钾血症、泌尿系梗阻、感染、大出血等。

(2)合理的饮食:大量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表明,低蛋白和(或)低磷饮食能够使大多数慢性肾衰病人的进程减慢,甚至暂时停止肾衰进展。低蛋白饮食或加用必需氨基酸可减轻慢性肾衰高滤过状态,有助于防止慢性肾衰的进展。控制高磷血症的主要措施是低磷饮食,如服用磷结合剂。

(3)控制血压:对肾性或原发性高血压的控制,可阻止肾小球硬化的进展。前者主要是控制肾小球的高灌注,后者主要是靠降压药的应用。控制高血压(或糖尿病肾病)可应用小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巯甲丙脯酸),可降低肾小球内压力,缓解高滤过状态。

(1)治疗原发疾病和纠正可逆因素。

(2)饮食治疗:限制蛋白,一般每天O.6g/kg的优质蛋白,井根据肾小球滤过串(GFR)适当调整。高热量摄人,、每日约125.5千卡仟克。如果GFR≤5ml/分,则每日蛋白摄人减至20g,须加上必需氨基酸疗法,一般用量为每日每千克0.1~0.2g/kg/日,分3次口服或一次缓慢静滴。

(3)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保持血清钙磷乘积在30--40之间,低钙血症时口服活性维生素D30.25ug/日,碳酸钙26进餐时服,限制磷的摄人。钠盐摄人随GFR下降而相应地减少,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时,限制水分或输入水分。高钾血症,6.5mmol/L,须紧急处理,方法同急性肾衰篇。代谢性酸中毒,二氧化碳结合力在13.5mmol/L以上时,口服碳酸氢钠1-6日,3次/日,低13.5mmol/L,应静脉补碱。

(4)心血管并发症的治疗:降压药的使用与一般高血压同,利尿剂中以速尿效果较好。尿毒症性心包炎,经积极透析后可望改善,心包填塞时做心包切开引流。心力衰竭的治疗与一般心衰相似,腹透疗效颇满意。

(5)贫血者补充铁剂、叶酸和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少于60g/

L时予小量多次输血。神经肌肉症状可补充营养和活性维生素D3,皮肤症状可外用乳化油剂,口服抗组胺药,紫外线照射,控制磷的摄人。

(6)药物的使用应避免肾毒性药物,根据药物代谢与排泄途径、肌酐清除率及透析对其影响等因素,决定药物剂量。

(7)透析疗法和肾移植:透析疗法可代替肾的排泄功能,应用时依据血生化指标、个体差异,结合临床决定。肾移植可恢复肾功能,纠正尿毒症的许多代谢异常,当常规治疗无效时应考虑。

(1)正虚

①脾肾气(阳)虚:倦怠无力,纳呆腹胀便溏,小便短少,口淡不渴畏寒肢冷,舌胖大有齿痕,脉沉细。

治法:补脾益肾。

方药;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各15克,制附片、桂枝各10克,白芍、仙灵脾、菟丝子各12克,炙甘草6克。

②脾肾气阴两虚: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心慌气短口干唇燥,手足心热,尿少色黄,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治法:益气滋阴。

方药:党参、黄苠、茯苓、五味子各12克,熟地、山萸肉、山药、麦冬、丹皮各15克。

中成药:参芪地黄丸,生脉饮。

②肝肾阴虚头晕头痛口苦咽干,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淡红无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生地、麦冬各20克,白芍、山萸肉、山药;丹皮、知母各15克,茯苓、丹参、菊花、枸杞子各11克。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

④阴阳两虚:腰酸腿软,极度乏力,畏寒肢冷,手足心热,口干欲饮,大便偏溏,小便黄赤,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

治法:阴阳两补。

方药:党参、黄芪、生地、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牛膝、车前于各15克,制附片、山萸肉各12克,肉桂10克。

中成药:桂附地黄丸。

(2)邪实

①湿浊:恶心呕吐,头昏嗜睡,面色灰滞,口中尿臭,苔腻。

治法:降气化浊。

方药:旋复花15克,代赭石20克,半夏、苏叶、黄连各Io克,生姜汁2匙。

②水气:全身水肿尿少,胸水腹水心悸气短,胸闷气喘不能平卧,苔水滑。

治法:蠲饮利水。方药:茯苓30克、白术15克、桂枝12克、炙甘草6克或葶苈于10克、大枣15枚。

③血淤:面色晦暗,唇色发紫,肌肤甲错,舌有淤斑淤点。

治法:活血化淤。

方药: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牛膝、丹参各15克,枳壳、桂枝、茯苓各12克,益母草20克。

中成药:桂枝茯苓丸,血府逐淤口服液。

另外,较早期应用大黄灌肠,对部分病例有一定效果。人工虫草制剂有一定的扶正作用。

慢性肾衰竭患者若在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或等于5毫升每分钟时才开始透析,则尿毒症并发症较为明显,即使维持性透析后亦不能防止这些并发症的进展。但如果在内生肌酐清除率在每分钟10~15毫升时开始透析,长期存活率增加。如果开始透析的时间较早,则需住院透析时间短,同时医疗费用也相对较低。

故多数肾病学者主张开始进行透析指征为:1、内生肌酐清除率10毫升每分钟左右开始透析。糖尿病患者可提前至内生肌酐清除率15毫升每分钟。其它参考指标为:血尿素氮大于等于28。6毫摩尔每升;血肌酐大于等于707微摩尔每升;有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尿毒症症状明显;2、小潴留;并发贫血、心包炎、高血压、消化道出血、肾性骨病、周围神经病变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长期严格限制蛋白质入量,致使血尿素氮维持在较低水平,故不应以尿素氮高低作为开始透析的指标。又由于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肌肉体积及活动量少,可致使血肌酐也降低,故不应单以血肌酐低作为开始透析的指标,而应以肌酐清除率为准。

慢性肾衰竭患者选择透析时机很重要,对病情的发展和后果有直接影响,所以应引起特别重视。

凡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至终末期,均可用肾移植治疗。但为了提高肾移植存活率,临床上选择合适的患者较为严格,一般从病情、原发病种类、年龄等方面考虑。

一般来讲,肾移植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故凡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至终末期,均可用肾移植治疗。但为了提高肾移植存活率,临床上选择合适的患者较为严格,一般从病情、原发病种类、年龄等方面考虑。Scr>1326μmol/L(15mg/dL),Ccr<5mL/min是肾移植的基本依据。从原发病来讲,最常见的适合作肾移植受者的原发病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次是慢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和囊性肾病。年龄虽然不是选择的主要指标,但以在15~55岁的青壮年为好。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