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的症状有哪些
破伤风是因破伤风杆菌经体表破损处侵入组织后,大量繁殖并且产生毒素,引起全身或者局部肌肉阵发性痉挛或者抽搐的急性外科特异性感染。该病在平常或者战时都常见,在平常尤其以农村多见。预后严重,死亡率高达20%至40%。
破伤风的病原菌为厌氧的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动物粪便里含菌甚多,人的粪便里也可以检出。菌体细长,约4至8um,当在不利的生活环境时,可以在菌体的顶端形成芽胞,形如鼓锤状,为本菌特征。菌体易被杀灭,但是芽胞的抵抗能力甚强,可以在不受日光直照的土壤里生存数年甚至几十年不死,但是经煮沸30分或者高压蒸气灭菌5分,或者置于5%石炭酸液里10至12h,或者置于1%升汞液2至3h,可以将芽胞杀灭。破伤风杆菌主要从各类创伤伤口侵入。
另外,虫蛇咬伤、新生儿脐带残端污染、不洁的人工流产、产褥期产道接触未消毒的器械、耳道感染和择期外科手术摘取金属异物等也可以发生。破伤风感染的重要条件是伤口内的缺氧环境,当伤口深窄、坏死组织比较多、异物存留、死腔形成及有需要氧菌感染存在时,则有助于破伤风杆菌的生长繁殖而造成发病。
破伤风杆菌产生非常强的外毒素,有痉挛毒素与溶血毒素。痉挛毒素对神经有特别的亲和力,和神经系统结合非常牢固,非抗毒素所能中和,是引起肌肉紧张与痉挛的直接原因。关于毒素的传导途径有2种学说:其一是毒素吸收后沿着运动神经的内膜与外膜的淋巴间隙或者沿运动神经轴上行,到达脊髓前角灰质或者脑干的运动神经核;其二是痉挛毒素经血循环,并且附着在血浆球蛋白上,到达并作用于脊髓前角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不管毒素经何种途径,最终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即固定在灰质的突触小体膜上,并且和神经节苷脂相结合,使其不能释放抑制性传递介质(氨基酸或者卜氨基丁酸),以致运动神经系统失去正常抑制性而增强了兴奋作用,引起全身横纹肌的紧张或者阵发性痉挛。
破伤风的症状:
破伤风有一段潜伏期,其时间长短视伤口位置和处理方式、感染程度和免疫状态而不同,通常为1至2星期,但是也有短至24小时中或者长达数月数年发病。新生儿破伤风的潜伏期约为1星期,因此有“七天风”之称。潜伏期越短,症状越重,反之潜伏期越长病况越轻,预后越好。从最初出现临床症状到痉挛症状发做为前驱期,该期表现有乏力、头痛、头晕、失眠、咀嚼肌与颈项部肌肉紧张或者酸痛、反射亢进等。
至发作期最突出的症状是肌肉强直性痉挛与阵发性抽搐。通常先由脸部开始,进而扩展至躯干与四肢。当脸部肌群尤其是咀嚼肌痉挛时,出现皱眉、牙关紧闭、口角向外下面牵扯,呈“苦笑”状。颈部肌肉痉挛时,出现颈项强直,头向后仰,不能做点头动作。腹背肌同时收缩,但是因背肌群力量比较强,呈“角弓反张”状。腹肌板硬,四肢屈曲,手呈握拳状。如膈肌或者肋痉挛,或者喉头痉挛,则可以发生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痉挛发作时大汗淋漓,但是意识清楚,所以很痛苦。
肌痉挛为阵发性的,在间歇的时候,肌肉强直继续存在。病况严重的,痉挛发作频繁,持续时间变长,可达数分,轻微的刺激如亮光、声音等亦会引起发作。因剧烈的抽搐可引起肌肉撕裂、舌咬伤、骨折与关节脱位等。长时间频繁抽搐可导致体力消耗,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全身衰竭。如合并肺部感染与毒血症时,体温可高达40度以上。白细胞计数升高。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