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成功为出生12天新生儿实施青光眼手术
新华网上海6月19日电(记者
仇逸)2007年6月18日下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和上海儿科医院联手,为一名出生仅12天的婴儿进行了青光眼小梁切开手术。这位患儿是在出生第5天被专家诊断为先天性青光眼的,也是迄今为止上海发现的年龄最小的先天性青光眼患者。
2007年6月6日,小畅畅在浙江一家医院出生了。在喜悦的同时,细心的亲人们发现小畅畅的眼睛是灰白色的,这一奇怪的现象引起了注意,他们带着出生仅5天的小畅畅来到上海。经过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青光眼专家的检查,小畅畅眼角膜较正常新生儿大,混浊,瞳孔隐约可见,眼压较高,拟诊为先天性青光眼。
在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视觉刺激有助于视功能的发育,而小畅畅的角膜就仿佛一块毛玻璃,如果不尽快进行手术,她的眼前始终是一片白茫茫,无法接收到光线等刺激,严重影响视功能发育;而且随着病情发展,当视神经无法承受持续升高的眼压时,一旦被压伤受损,即使手术控制住了眼压,孩子的视力将仍然很差,甚至最终导致失明。
为了抢救小畅畅的视功能,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和儿科医院的专家经过数次会诊,制定了周密的治疗计划。6月18日下午3点左右,由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青光眼疾病学科主任孙兴怀教授主刀,在上海儿科医院麻醉师和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配合下,进行了手术。
在显微镜下,医生为小畅畅施行了双眼小梁切开手术,疏通发育不良的房水引流通道,使眼压降到正常范围,并减轻角膜水肿。虽然孩子的眼球非常稚嫩,手术难度很高,但在医生的细心妙手下,一个多小时的手术进行得十分顺利。
据相关报道,先天性青光眼的患病率达到十二万分之一,目前我国新生儿眼科筛查的项目仅限于早产儿视网膜筛查。专家表示,如能进一步完善新生儿眼科疾病的筛查,对于患有先天性青光眼、白内障的新生儿,就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美科学家用纳米粒子帮助治疗青光眼
我国将积极开展新生儿出生缺陷研究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