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怎么治疗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关于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症状的详细介绍:
1,单眼发病且是同一眼反复发作,偶有双眼受累,李志辉等(1982)报告93例中双眼受累9例占10%。2,发作性眼压升高且反复性发作,间隔时间可数月至1~2年,眼压可高达5.33~8.0kPa(40~60mmHg),每次发作高眼压持续时间一般1~14天,可自行恢复,少数延续一个月,罕有延续两个月者。3,发作时无自觉症状,仅有轻度不适,即使在发作高峰时也没有像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那样头痛,眼痛等明显症状。4,视力一般正常,如角膜水肿则视物模糊。5,发作期间瞳孔略大,对光反应存在,虽然反复发作轻度睫状体炎,但从不发生虹膜后粘连。6,每次发作时呈轻度睫状体炎 前节炎症,轻度睫状充血,角膜上皮水肿,有少量大小不等灰白色KP,大者呈羊脂状KP,一般不超过25个,多位于角膜下方,或在房角小梁网,眼压恢复正常后数天或数周消失,眼压波动时可重新出现或不出现KP,房水中偶见浮游物,闪光弱阳性,前房不浅,房角开放,瞳孔轻度开大,对光反应存在,虹膜无前,后粘连,玻璃体无炎症细胞。常在高眼压发作后3日内出现,房水有少数细胞浮游,房水闪光常呈阴性,角膜后壁沉着物常在发作后3日内出现,为灰白色,细小或大而扁平,呈羊脂状,一般不超过25个,集于角膜下方l/3处或隐伏在房角小梁网上,眼压恢复正常后数天至一个月内消失,眼压波动时可重新出现或不出现KP,故应全面详细检查。7,玻璃体内无炎性细胞。8,高眼压状态下前房角开放,无周边虹膜前粘连。9,一般眼底正常,若与原发性开角青光眼并存时可出现青光眼性视神经及视野的损害,但在本病急性发作时可能出现血管暗影扩大,严重病例,长期反复发作,或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长,经常在高眼压下可出现青光眼性视盘及视野改变。10,高眼压状态下C值偏低,间歇期C值及眼压均恢复正常且对各种激发试验均呈阴性,本症可与原发性开角青光眼同时并存,李志辉等(1982)报告其发病率为31%,对此类病例除注意本症的临床特点外,还需注意是否同时存在原发性开角青光眼,避免漏诊延误治疗。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检查方法有哪些?以下就是关于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检查方法的详细介绍:
1,病史近期有无使用散瞳剂,全身抗胆碱药物或运动,有无既往发作史,有无角膜或全身疾病。2,裂隙灯检查。3,前房角镜检查,房角镜检查可以了解房角堵塞情况及房角状态。4,评估视神经。5,视网膜检查。6,眼压计检查:眼压计进行眼压测量健康搜索,估计病情,还可测定房水流畅系数及压畅比。7,眼底检查:眼底检查对于长期患者可出现青光眼性视盘改变。8,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可以发现睫状体肿胀和渗出,发作期行荧光素虹膜血管造影可发现虹膜血管性病变情况。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诊断方法有哪些?以下就是关于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诊断方法的详细介绍: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综合征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应主要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Fuchs综合征和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等相鉴别。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表现为眼压突然升高,患者有眼红,眼痛,头痛,视力下降,虹视,恶心,呕吐等明显症状,检查发现有睫状充血,角膜水肿,瞳孔轻度散大,呈竖椭圆形,前房浅,房角窄或关闭,不出现KP,这些特点有助于二者的鉴别。2,Fuchs综合征:Fuchs综合征虽然也典型地表现为单侧受累,不出现虹膜后粘连,易引起并发性白内障,眼压升高,但起病多隐匿或缓慢,眼压升高多为轻度~中度升高鶒,其KP往往是星形,呈弥漫性分布,瞳孔区分布或下方三角形分布,虹膜有不同程度的脱色素,易出现Koeppe结节,也可出现轻度玻璃体混浊,根据这些特点,一般不难将二者鉴别开来。3,特发性前葡萄膜炎:特发性前葡萄膜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前者多起病突然有明显的眼红,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KP呈尘状,分布于角膜下方,有明显的前房闪辉和大量的前房炎症细胞,可出现虹膜后粘连,眼压一般不高或轻微下降,偶尔可出现眼压升高;后者起病缓慢,KP为尘状或羊脂状,位于下方角膜,前房闪辉和前房炎症细胞通常较为明显,易发生虹膜后粘连,虹膜周边前粘连,并发性白内障,眼压升高主要与房角炎症或闭塞,虹膜后粘连有关,根据这些临床特点,一般不难将特发性前葡萄膜炎和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综合征鉴别开来。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并发症:
1.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这类病人是双眼单纯性青光眼,其中一眼是青-睫综合征,后者发作总是同侧,但另一眼有明确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表现:眼压偏高,房水流畅系数低下,饮水试验为阳性,随诊中出现视盘凹陷和视野缺损,青-睫综合征眼也可与原发开角型青光眼并存,当发作时眼压升高持续时间长,对药物治疗反应不良,难以控制,不易缓解,这类青光眼在治疗上应二者兼顾,应尽量不用缩瞳剂,局部皮质激素治疗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出现激素性青光眼。2.色素性青光眼 色素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主要有3种情况:①青光眼仅与色素对房水排出通道的机械阻塞有关;②虹膜角膜角除有色素堆积外,尚有构造上的先天异常;③色素性青光眼是色素播散综合征(pigment dispersion syndrome)患者所发生的是一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与色素性青光眼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都能引起眼压增高,视神经损伤及青光眼视野缺损,Robinson首次报道1例这两种病发生于同一病人,随访20年,患者男性37岁时,右眼反复出现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左眼角膜内皮和小梁网有细小色素沉着,随访期间右眼视盘凹陷逐渐变大,视野出现鼻侧阶梯,10年后左眼压增高,KP(-),房闪光(-),小梁网上可见Krukenberg梭状色素沉着,房水流畅系数下降至0.1,有人发现原发性青光眼家族中患有色素性青光眼者有纺锤状色素沉着,其皮质激素试验高度反应者较多,说明色素性青光眼与开角型原发性青光眼之间有某种基因关系,青-睫综合征也与原发开角型青光眼有关,因此色素性青光眼与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并发是可以理解的。还可并发角膜水肿,轻度睫状体炎。
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药物有哪些?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药物治疗法有哪些?
药物治疗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是一种自限性眼病,但可再次复发,在发作期间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可控制炎症发展,高眼压需要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服用消炎痛可以抑制PG的生物合成,对治疗本症可达到部分降压效果,氟灭酸不仅能抑制PG的生物合成,并可直接对抗PG的生物效应,故较消炎痛更好,局部应用肾上腺素,噻吗心安亦有助于降低眼压,药物治疗不能预防本病的复发,皮质类固醇药物亦不应延长使用,以免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手术治疗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不宜手术,因手术不能阻止其复发,但应严密观察,长期随访,若与原发性或继发性开角青光眼合并存在时,视功能有遭受威胁之可能,应考虑手术治疗。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