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食物中毒的预防
随着天气逐渐炎热,如何满足当代人“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的需求,再次成为热议话题。6月14日-16日,由省、市食安办主办的“诚信做食品,理性看安全”首届大型食品安全知识展览活动在杭州西湖文化广场举行。展览活动将向广大市民宣传食品安全理念和知识,市民们可积极参与互动,或到现场体验咨询。
对于无法亲身进去现场的读者们,市场导报记者为您整理出了一份日常食品消费食用小贴士,就让您先睹为快!
1、未煮熟四季豆引起的中毒
正确烹调四季豆,应充分加热,彻底炒熟;判断方法是豆棍由支挺变为焉弱,颜色由鲜绿钯变为暗绿,吃起来没有豆腥味。最好先用水煮沸后再炒。
2、河豚鱼引起的中毒
河豚毒素的毒性很稳定,在100℃下处理24小时火雨120℃下处理20到60分钟方可使其完全破坏,炒、煮、盐腌、日晒等方法均不能使其破坏,故不能食用。掌握河豚鱼的特征,学会识别河豚鱼的方法,不食用河豚鱼,也不随意食用认识不清或未吃过的鱼类。
3、野生蘑菇引起的中毒
掌握毒蘑菇与普通蘑菇的形态特征,提高辨别毒蘑菇的能力。不随意采集野生蘑菇食用,尤其对一些色泽鲜艳、形态可疑的蘑菇应避免食用。
4、发芽或变绿马铃薯引起的中毒
将马铃薯储存在低温、无阳光直射的地方;不吃栽培马铃薯植株残留的原薯块和薯体上赘生的仔薯;不用发芽的和有青皮或黑绿皮的马铃薯制作菜肴;用马铃薯做菜肴时,应削皮、制熟、煮透;提倡炖煮法,尽量避免爆炒和凉拌的烹调方法。
5、生豆浆引起的中毒
在饮用豆浆前,应将豆浆烧开煮透。通常,在锅内都将出现泡沫沸腾(假沸)时,温度只有80-90℃,尚不能将豆浆内的有毒物质完全破坏,应减小火力,再继续煮沸5-10分钟后,才能将豆浆内的有毒物质彻底破坏。
6、亚硝酸盐引起的中毒
不吃没有腌透的菜,腌菜时盐应稍多,腌制时间应在20天以上方可食用。对吃剩的熟菜需低温保存并只许在短时间内食用,尽量少吃或不吃隔夜的剩饭菜、咸鱼、咸蛋、咸菜等,不吃存放过久的变质蔬菜。多食用抑制亚硝胺形成的食物,如大蒜茶叶盒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7、微生物引起的中毒
微生物中毒是指由于吃了呗细菌或其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常见的病原体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禁止食用病死禽畜。若因伤致死,经检查肉质良好的,食用时应注意弃去内脏,彻底洗净,肉块要小,煮熟、煮透。刀、板用后要洗净消毒。肉类、乳类在使用前应注意冷藏(6℃以下)。生鱼、生肉和蔬菜泥应分开存放。剩余饭、菜等要存放在通风清凉处,以防变馊,食前须彻底加热。最好现做现吃,避免剩饭剩菜。消灭苍蝇、鼠类、蟑螂和蚊虫。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