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间质性肾炎是什么意思
间质性肾炎(interstitialnephtitis,IN)是一组多种不同原因引起的以肾脏间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肾脏疾病,是因各种病因引起的主要累及肾间质结缔组织及肾小管为主而无或仅有轻微肾小球损伤的一组肾脏疾 病,又称肾小管-间质肾炎(tubulointerstitialnephritis ,TN)或肾小管-间质病变(tubulointerstitialnephropathy ,TIN).其病因很多,主要由药 物、感染、放射因素、环境因素、尿路梗阻、结缔组织疾 病、肿瘤、代谢性疾 病等引发本病。
间质性肾炎按病程在临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二类,急性者多由感染、药物过敏、急性缺血或中毒等引起,特征是肾功能急剧减退;慢性者大部分则因伴尿路梗阻的复杂性慢性肾盂肾炎、药物、代谢性或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特征是起病隐匿,肾功能减退逐渐发生。
间质性肾炎按病因则有感染性、药物性、免疫介导及遗传代谢障碍引起的间质性肾炎等。临床上以药物引起者为最常见,其次是由伴有尿路梗阻的复杂性慢性肾盂肾炎引起者。
临床表现
急性间质性肾炎
症状与体征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无特异性,临床常见症状存有下几方面。①急性感染的症状,急性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常见恶寒、发热、腰痛等。②药物过敏症状:在应用药物过程中,出现皮疹、发热、关节痛等。③肾脏方面的症状:可出现腰背痛,肾区叩击痛,血尿,少尿,不明原因的肾功能突然下降,肾功能的改变可为轻度短暂下降,重者可发生尿闭与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间质性肾炎
症状与体征
慢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表现多样,早期以肾小管、间质损伤为主要征象,随着病变的发展,晚期将出现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球硬化。本病的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以下几种:①肾浓缩功能障碍症状,如多尿,多饮,口干烦渴,甚至肾性尿崩。②肾脏酸化功能障碍症状,可表现为肾小管酸中毒,儿童可致发育不良或肾性糖尿及氨基酸尿。③肾脏保钠功能障碍症状,出现缺钠和低容量,低血压等。④肾乳头坏死症状,可见肉眼血尿,腰痛,尿中偶可发现坏死细胞。⑤肾功能不全症状,厌食,恶心呕吐,高血压,贫血,血肌肝、尿素氮升高等。
间质性肾炎发病机理
各种原因引起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机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即微血管损伤、肾小管细胞损伤、炎症细胞相互作用、纤维母细胞表现型的变化,肾小管细胞一纤维母细胞相互作用,使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间质浸润等。慢性肾小管损伤,释放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致使细胞成分合成与降解失调,出现肾小管萎缩。
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使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沉积增加,形成间质纤维化。释放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具有化学吸引作用,使细胞浸润及浸润细胞增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间质浸润及管周毛细血管病变都可导致球后毛细血管腔闭塞,结果是继发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升高,肾功能进行性丧失。
间质性肾炎的疾病病因
注意起病缓急,有无细菌、真菌及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感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重症链球菌感染、白喉、腥红热、支原体肺炎、梅毒、布氏杆菌病、军团菌病、乙肝病毒抗原血症、巨细胞病毒感染、伤寒、麻疹、肾盂肾炎等,有无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结节病、原发性冷球蛋白血症,有无血液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阵发性血红蛋白尿、淋巴增生性疾病、镰状细胞病等,有无环孢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止痛剂、非类固醇类抗炎药,顺铂等长期应用史,有无重金属盐如镉、锂、铝、金、铍等长期接触史,有无化学毒物或生物毒素如四氯化碳、四氯乙烯、甲醇、乙二醇、煤酚、亚硝基脲或蛇毒、鱼胆毒、蜂毒、蕈毒等中毒史,有无代谢疾病如胱氨酸病、低钾肾病、尿酸性肾病、糖尿病肾病及淀粉样肾病史。
其主要的诊断依据是:
(1)病人有服用药物史或者有慢性肾盂肾炎病史。
(2)在疾病早期一般没有肾小球疾病的临床特征,如水钠潴留、水肿、高血压等;而肾小管功能障碍发生得较早时且与肾小球功能减退不成比例。另外有肾功能减退但无高血压,并且有轻度蛋白尿增加等。
鉴于90%以上肾小管一间质性肾炎的病因属于可治性,故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即使对已发生肾功能减退的病人,如能发现并及时处理好可逆因素(如尿流梗阻、感染等),也可以中止其发展,甚至可改善肾功能。
间质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病,据近年肾活检和尸检的资料统计,急性肾小管间质疾病的发生率为1、1~1、7g,慢性为0、2%。本病是导致肾功能减退的常见原因,据统计,约10~25%的急性肾衰和20~40%的慢性肾衰是由间质性肾炎所引起的。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和治疗
急性间质性肾炎(AIN)又称为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是一组以肾间质(炎细胞浸润)及小管(退行性变)急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临床表现
一、全身过敏表现 常见药疹、药物热及处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时还可见关节痛及淋巴结肿大。但是由非甾体抗炎药引起者常无全身过敏表现。
二、尿化验异常 常出现无菌性白细胞尿、血尿及蛋白尿。蛋白尿多呈轻度,但当非甾体抗炎药引起肾小球微小病变型肾病时却常见大量蛋白尿并可由此引起肾病综合征。
三、肾功能损害常出现急性肾衰竭,伴或不伴少尿。并常因肾小管功能损害,出现肾性糖尿、低比重及渗透压尿。
诊 断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典型病例常有:
1、近期用药史;
2、全身过敏表现;
3、尿化验异常;
4、肾小管及肾球功能损害
一般认为若有上述表现的前两条,再加上后两条中任何一条,临床急性间质性肾炎即可诊断成立。但非典型病例常无第二条,必须依靠肾穿刺病理检查确诊。
治 疗
一、停用致敏药物 去除过敏原后,多数轻症急性间质性肾炎即可逐渐自行缓解。
二、免疫抑制治疗 重症病例宜服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每日30--40mg,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共服用2-3个月,能够加快疾病缓解。激素的使用指征为1、停用药物后肾功能恢复延迟;2、肾间质弥漫细胞浸润或肉芽肿形成;3、肾功能急剧恶化;4、严重肾衰透析治疗。为冲击疗法或口服。很少需并用细胞毒药物。
三、透析治疗 急性肾衰竭病例应及时进行透析治疗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预后较好,大多数为可逆性,少数病人可遗留肾损害,并发展为终末期肾衰。其预后主要与疾病的严重程度、肾功能状况、肾间质浸润的程度、急性肾衰的持续时间和年龄等有关。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预后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预后较好,除去病因,纠正代谢紊乱,保护肾功能,多能临床痊愈,无远期不良影响。个别病例可演变为慢性间质性肾炎。
慢性间质性肾炎的治疗
原则应积极去除致病病因,根据病因用药,以延缓肾功能损害进展。
1、病因治疗,如停用过敏药物,清除感染因素;
2、对症支持疗法:肾性贫血、高血压给予相应处理;
3、抗菌素治疗;
4、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5、发生终末期肾衰者,进行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或行肾移植;
6、中药:冬虫夏草有促进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生长,促进受损的细胞恢复,提高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强肾小管上皮细胞耐受缺氧的能力,对间质性肾炎有一定治疗。
www.shenmeshi.com 什么是什么,搜搜就知道!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