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韶关上报1起手足口病死亡病例
其中一成的患儿需住院观察。他们都在3岁以下。该院感染科主任徐翼介绍,除手足臀生有皮疹伴高烧外,孩子们都有呕吐、惊跳、精神差甚至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这是手足口病II期典型表现,需要密切观察。”他说。该病从II期发展到IV期(重症期),可能只要几个小时。如不及时送医,“一旦进入肺水肿、肺出血等重症期,治疗就非常棘手。”不过,目前,暂未发现需上呼吸机的重症患儿。
据省卫生厅通报,一季度,全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1635例,同比去年(6960例),增幅355%,同比前年(24161例)增幅30.9%。重症病例方面,今年(90例),比去年(17例)多,但比前年(106例)少。韶关上报了一季度唯一的死亡病例。
相比往年,手足口病已提前在东莞肆虐。该市疾控中心称,手足口病例快速上升期较往年提前了一个月,有些医院手足口病病区床位已近饱和。深圳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付丹透露,3月以来,该院手足口病患儿有增多趋势。平均每天有3-7名患者被要求留院观察,1-2名患者被要求住院。
省疾控专家称,该病病例数将在5-7月达到高峰。这也是广州逐渐进入肠道病毒滋生的高发季。“每年4月会出现患儿增加的现象。”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智聪表示。
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所副所长孙立梅表示,据研究发现,手足口病死亡病例多是农村的孩子。多是早期救治不及时,或者是早期救治不规范,最终延误病情。
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所副所长孙立梅分析称,今年第一季度与前两年同期相比,病例上升的原因可能有三个:
第一,或与今年一季度的气温有一定关系。据省疾控专家研究,气温每升高一摄氏度,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就会有所增加。今年气温同比去年略高;第二,病原体发生变化。据分析,2010年,手足口病以E V 71病毒为主。2011年,E V 71病毒比例降低很多,发展成E V 71病毒、C oxA 16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共同引起感染。而今年,从目前来看,E V 71病毒占比偏高。“据周边国家及台湾的研究,E V 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会间隔2-3年有一个小流行。”第三,对E V 71病毒的易感人群较多。因去年手足口病以多种病原体引起,很多孩子对E V 71病毒没有免疫力。所以导致今年对E V 71病毒的易感人群增多。“比如去年这个孩子因为C oxA 16病毒引起手足口病,今年他遇到了E V 71病毒,他同样会得手足口病。”
省卫生厅提醒,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密切接触、呼吸道飞沫、接触也可传播。发病以儿童为主,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发病主要原因与生活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卫生习惯不良、个人免疫抵抗力低、接触已感染病毒的人员等因素有关。
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所副所长孙立梅强调,手足口病没有疫苗,个人卫生非常重要。
家庭预防手足口病要做到:一、洗手。家长喂养婴幼儿时要洗手,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二、加强居室内空气流通;三、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勤晒衣被;四、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被感染机会;五、如有不适,及早到正规医院就诊。此外,还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免疫力。
学校及托幼机构预防手足口病要做到:一、加强晨检工作;二、加强课室、宿舍或午休室通风;三、做好玩具、公用活动区、公用课室、教室等清洁消毒工作;四、教育学生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五、发现多人不适或因病缺勤,立即向辖区疾控中心报告。
CoxA16是指柯萨奇病毒A 16型,是一类常见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体的病毒。该病毒感染潜伏期1~3天,随后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和皮疹症状,主要分布于躯干外周侧、背部、四肢背面,呈离心性分布,尤以面部、手指、足趾、背部皮疹多见。
EV71指的是肠道病毒71型,其流行与季节转换、环境变异有着极大的关联性,肠病毒只在夏季及初秋流行,每年六~九月为高峰期,气温过低的地区并不利于肠病毒生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肠病毒之传染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染,感染肠病毒的患者会经由粪便排出病毒,污染的水源极易散播该病毒。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