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管住嘴巴 防治痛风

发布日期:2014-10-20 06:59:43 浏览次数:1595

炎炎夏日,海鲜配啤酒,可谓一大享受,殊不知此时体内尿酸正大量形成,增加了患痛风的几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内分泌科胡军副主任医师介绍,过去一般认为冬天才是痛风高发季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大量吃海鲜、喝啤酒,现在,夏天痛风发作的患者越来越多,“每次门诊都有四五个痛风患者,而且多为三四十岁的中青年。痛风是与饮食密切相关的疾病,远离痛风,夏天饮食控制非常重要。”

【专家名片】

本期特邀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胡军副主任医师

胡军,内分泌科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硕士导师、副主任医师。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在痛风、糖尿病、血脂代谢性紊乱、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热线时间:今天14:00-15:00,电话:86770189

(此电话是编辑部电话,请在规定的一个小时内拨打。如错过热线时间,请上医院咨询。胡军副主任医师的专家门诊时间为每周二下午。)

痛风患者越来越多

疼痛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因此痛风有来去如风之说,故名:痛风。它属于一种代谢性疾病,是由于嘌呤代谢失调致使其代谢产物——尿酸在人体血液内浓度增高所致的疾病。

据最新数据显示,在一项涉及全国5省市40197名成人的调查中,痛风的患病率已经达到0.15%-1.3%。与此同时,另一项研究则显示:近10年来,我国内地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10.1%-13.3%。而血尿酸水平过高正是引发痛风的一个主要因素。

痛风是吃出来的

胡军介绍,和高血压高血脂这些吃出来的病一样,诱发痛风的最关键“元凶”也是不健康的饮食。“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一些疾病乘虚而入且来势凶猛。痛风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据统计,男女发病比例是20∶1,最常见发病人群为40岁以上的中年男人。

痛风偏爱男性的原因是:女性体内雌激素能促进尿酸排泄,并有抑制关节炎发作的作用。而男性喜饮酒、赴宴,喜食富含嘌呤、蛋白质的食物,使体内尿酸增加,排出减少。而筵席不断者,发病者占30%,常吃火锅人群发病的也多。

调查证明:涮一次火锅比一顿正餐摄入嘌呤高十倍,甚至数十倍,一瓶啤酒可使血尿酸升高一倍,高血压病人患痛风可能性会增加十倍。痛风与糖尿病一样是终生疾病。

夏天出汗多易痛风

在夏季,人体大量出汗,体液消耗很多,容易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尿路结石等疾病。夏季里,喝啤酒吃烧烤的人越来越多,即使不在外喝酒,下班后回家就喝一瓶冰啤酒的男性也不少。长期饮酒的人,在饮酒量多的时候会造成血中尿酸升高,一旦自身体内代谢不好,就会容易引发痛风,特别是本来就有痛风史的人更应戒酒。

通常,痛风患者都伴有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及甲亢等。痛风大多侵犯关节,多发于下肢及双足关节,尤以拇趾关节多见,发作时关节局部红肿、发热、疼痛,往往在夜间发作,多次发作可使关节肿胀变形。其中,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的最主要临床表现,也是痛风急性期表现。痛风更严重的影响则是针对肾的,血尿酸沉积在肾,损害肾脏或对肾脏造成压迫,引起肾功能减退,在临床中由痛风引起的尿毒症也不少见。

因此,治疗痛风,最关键的不是解决疼痛,而是如何控制病情,避免发生致命的并发症。除使用一些镇痛消炎的药物,服用小苏打碱化尿液,尽量溶解尿酸盐结晶,将其排出体外之外,必须辅以降尿酸药物来控制血中尿酸值,定期检测心、脑血管及肾功能等各方面情况。

夏季防痛风三要素

胡军提醒说,夏季防痛风最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首先,要控制饮食,避免高嘌呤食物。大部分人痛风的发作都是“饮食惹的祸”,所以要避免进食高嘌呤饮食。猪、牛、羊肉、火腿、香肠、鸡、鸭、鹅、兔以及各种动物内脏等含嘌呤量高,尽量不吃;鱼虾类、豆类、蘑菇、香菇、花生等也有一定量嘌呤,要少吃;避免暴饮暴食或饥饿;节制烟酒,尤其是啤酒;不喝浓茶、咖啡等饮料。另外,还要多喝水,每天至少喝8大杯水,以尿白颜色为宜。

其次,要适度运动,少做剧烈运动。剧烈运动会使人体大量出汗,使尿量减少,影响尿酸排泄。要避免过度劳累、情绪紧张、着凉及关节损伤。肥胖者要减少热量摄入,不要乱用药物减肥。

其三,坚持用药治疗,可以控制症状,减少疼痛。尿酸超正常值,或者已有痛风性关节炎症状,就用降尿酸药物。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使用一些止痛剂。

【上期热线辑录】

主持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何兵副教授

问:我的女儿半岁时被诊断为室间隔缺损,直径0.4cm,医生说有自己长好的可能性,每半年做一次B超监测有没有并发症。现在我小孩5岁半了,上个月做B超,室间隔缺损直径0.3cm。请问她还能自己长好吗?

答:你女儿的室间隔缺损已难以自己长好了,需要尽早治疗。部分小的室间隔缺损可以自愈,一般说来,两岁以前缺损缩小得最快,5岁前可痊愈,这期间应做B超观察有无感染性心内膜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5岁以后自愈的可能性已是微乎其微。

问:我的小孩4岁,医生说是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很适宜做微创介入治疗。请问人体会不会对伞产生排斥反应,随着人的生长心脏也逐渐长大,今后需要换更大的伞吗?

答:制作伞的材料是镍钛记忆合金,这种合金具有高度的生物组织相容性,放入缺口一周就明显有心内膜细胞向上生长,所以不会产生排斥反应。随着心内膜细胞沿着伞长满时,伞和心脏就融为一体了,所以这个伞不需更换。

问:我的儿子11岁,经B超诊断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大小为0.7cm。有的建议做心脏外科手术,有的建议介入治疗。我们家长拿不定主意,想听听您的意见。

答:你小孩室缺的位置和大小都是适合做介入治疗的,但具体选择哪种手术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经济条件。微创介入治疗,是今后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一个发展方向,因为从技术上来说已是很成熟的,它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但相对传统手术来说,治疗费用高出了不少。无论是微创介入或者传统手术,愈后效果都是很好的。

你的牙齿“小康”了吗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金迎春

眼下不少城镇居民,在物质生活上早已过上了小康生活,但也一定不能忽视牙齿的“小康”。

在医生眼里健康的口腔标准是:牙齿清洁,色泽美白,没有蛀牙,牙龈健康,口气清新。但是,根据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目前在我国口腔不健康状态仍然相当严重,人均患龋齿数超过两颗。

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民间传说“牙痛不是病”,许多人在经历了痛苦的牙疼之后,还是相信这样的说法。但现代医学证明,口腔疾病可以引起身体其它部位的疾病,如龋齿加重可引起牙髓炎及根尖周感染,并作为病灶造成颌面部感染、心内膜炎、风湿性关节炎牙周病也会对全身健康造成影响,它是一种成年人常见病,不仅可以产生让人难以忍受的疼痛,还可以引起牙齿周围的齿槽积脓,造成牙肉出血、口臭和牙齿松动,最后会导致牙齿的脱落。同时牙周炎的致病菌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菌血症,细菌的毒素或代谢产物也可以扩散,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对全身健康造成影响,如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孕产妇等有影响。因此,口腔疾病并非是一个“孤立的城堡”,如果不加防治,其可对人体的其它部位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口腔疾病并不只是一种局部疾病,它还会引起其它的麻烦。

现代人追求生活富裕、身体健康,一辈子开开心心,但牙齿不好的人很难长寿。道理很明白:牙齿不好,脱落、缺失,将直接影响咀嚼功能。营养都进不去,还说什么长寿?最新的研究还发现,牙齿缺失后由于口腔咀嚼运动减少,会减少对脑细胞的刺激,久而久之会影响脑细胞的活力,使得记忆力衰退,使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增高。

此外,牙齿在语言、美容、仪表特别是心理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在社交活动中,牙齿是人的第二张名片。牙齿的缺失与疾病,不仅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例如当一个人的双尖牙脱落了,面颊局部就会由此塌陷,使人看起来特别老相。

因此,关注口腔健康的过程,就是增进全身的健康,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