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不必谈瘤色变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号称女性“第一瘤”,发病率高达20%-30%,近几年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子宫肌瘤存在低龄化发展的趋势。而这种疾病的治疗手段却是多种多样的。到底要不要做手术?什么时候做手术最好?选哪种治疗方式?如何预防及早期发现子宫肌瘤?本期《名医会客厅》,我们走进了湖北省武警医院,就大家关心的子宫肌瘤的相关话题,与该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赵玉梅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赵玉梅,湖北省武警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武警部队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武汉分会委员、湖北省围产医学会委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分会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从事妇产科工作30余年,对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阴道炎等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开展妇科肿瘤手术、宫腹腔镜微创手术等。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一全天
咨询电话:50723196
●30岁以上女性20%子宫肌瘤
湖北省武警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赵玉梅介绍,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至50岁的妇女,月经初潮前少见。据统计30岁以上妇女约20%有子宫肌瘤,即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会患病;但因肌瘤患者多没有或很少有症状,临床报道发病率远低于肌瘤的真实发病率。
●子宫肌瘤的分类
按肌瘤所在部位可分为:宫体肌瘤,约占92%;宫颈肌瘤,约占8%。
按肌瘤与子宫肌壁可分为:
*肌壁间肌瘤:瘤体主要位于子宫肌壁间,周围被肌层包围,占60%-70%;
*浆膜下肌瘤:瘤体主要位于子宫表层,向子宫表面突起,约占20%;
*黏膜下肌瘤:瘤体突出于子宫腔内,占10%~15%。
●肌瘤生长受性激素影响
赵玉梅介绍,子宫肌瘤的病因目前还不清楚,但其生长与性激素密切相关是肯定的,因此,凡是导致性激素水平改变的因素都会刺激子宫肌瘤生长,对下列情况患者应予以关注:
首先是性激素类药物,包括避孕药、孕激素、雌激素等,如果非用不可,一定要权衡利弊。其次是妊娠。怀孕可能引起肌瘤红色变性。所谓红色变性,就是怀孕后子宫血液供应增加,肌组织肥大水肿、血管破裂、瘀血。再次,卵巢功能异常会影响肌瘤生长,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等,需积极治疗。最后,一些含有性激素的食物和保健品也会刺激子宫肌瘤的生长,应避免食用。
关于症状
——与肌瘤生长部位有关
半个月前,36岁的徐女士几次出现头昏、活动后气喘的症状,到医院检查发现,是严重贫血所致。医生进一步问诊检查发现,徐女士的贫血是由于宫内长有一个8cm左右的肌瘤造成的,近几年来,徐女士月经量明显多于从前,且都在10天左右,但她一直以为是正常现象,所以没有引起重视。
赵玉梅主任医师介绍,临床上,不少人因为月经不调,月经量多、持续时间长而上医院检查,还有的患者因为不孕症上医院检查,这才发现疾病的罪魁祸首是子宫肌瘤。事实上,还有很多子宫肌瘤患者早期并没有什么自觉症状。鉴于此,赵玉梅建议有性生活史的女性每年做一次B超检查。如果出现了下列任何一个问题,月经量很多、持续时间很长;白带增多、腰酸、下腹坠胀、腹痛、尿频、硬硬的“小肚子”、继发性贫血等症状,则要随时就医。对于子宫肌瘤的诊断,目前较可靠的方法是通过B超检查,结合妇科内诊,既简单又无痛苦。
可为什么有的子宫肌瘤会引起月经量过多、腹痛,而大多数子宫肌瘤一点症状都没有,只是因为偶尔的体检才发现的呢?赵玉梅解释,子宫肌瘤的症状跟肌瘤生长的部位、大小、增长速度都有关,其中部位最关键。根据肌瘤的生长部位,子宫肌瘤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浆膜下肌瘤,肌瘤长在子宫外面,好像子宫长了个包,往往通过一个蒂跟子宫连接。这类病人的子宫不一定增大,对月经的影响最小,一般不会引起大出血。
第二类是肌壁间肌瘤,这类病人最常见。一般子宫会增大,月经量增多。
第三类是黏膜下肌瘤。这类肌瘤往子宫腔里生长,子宫腔会变大,所以月经量明显增加,还会有不规则出血,有些患者会感觉疼痛,是症状最明显的一类肌瘤。有的妇女因为肌瘤长得很大,甚至会从宫颈突出到阴道里。
关于治疗
——针对个体区别对待
年近50岁的王女士在做妇科检查时发现了子宫肌瘤,医生说她肌瘤有四五厘米,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想到要手术,王女士很害怕,又换了家医院询问,得到的说法有些不一样:医生说考虑到她已接近绝经年龄,且无症状,也可以试试药物治疗。王女士有些疑惑:像她这样的情况,到底应该怎么治疗呢?
“子宫肌瘤能否保守治疗,是需多方面综合衡量、判断的!”赵玉梅指出,这关键还是要看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生长速度、患者年龄以及生育要求等多方面的要求,以此来综合决定。比如:对于子宫黏膜下的子宫肌瘤和宫颈肌瘤,不管子宫肌瘤的大小,都是需要尽早手术的;但如果壁间和浆膜下的子宫肌瘤不大的、且无明显症状的、也不会引起任何不适的、生长速度又很缓慢,无变性的,则可以不用马上手术。建议平时坚持每三个月至半年一次的随访,密切关注,也可配合吃些药物。
一般来说,手术治疗的标准是肌瘤(连同子宫)达到两个半月妊娠的子宫大小,肌瘤不大可保持每三个月至半年之间随访一次。像王女士这样的情况,年龄在50岁左右的女性,随着其年龄继续增大,性激素水平的日益下降,子宫肌瘤也会随着激素水平日渐萎缩。但如果肌瘤长大或变性,月经经量增多,就一定要及时看医生,以免肌瘤变性。
说到具体的手术方法,赵玉梅介绍,子宫肌瘤手术类型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去除瘤体,保留子宫,也叫肌瘤剔除术。剔除肌瘤,保留子宫,适用于年龄小,尚未生育的患者,可以开腹,也可以用腹腔镜做手术。腹腔镜以微创、干扰小、损伤小、住院时间短,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但肌瘤剔除术的缺点就是肌瘤容易复发,可能再次手术。第二种是子宫切除(包括全切和次半切),完全根治肌瘤。如果肌瘤过大、过多,子宫又完成了生育的“历史使命”,就可以把它切除。事实上,切除了子宫并不会过多的影响女性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和性生活的和谐。这是因为,即使切除了子宫,卵巢还保留着,子宫只是一个着床的生育器官,而主宰女性内分泌的主要是卵巢。
另外患者还可根据指征,选择无创的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这个方法是利用超声波的组织穿透性和可聚焦性,将超声波在体外定位,在体内瘤灶处聚焦,瞬时使聚焦处升温达60℃以上,让肌瘤凝固性坏死而又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坏死的组织可逐渐被吸收或纤维化,症状缓解或消失,从而实现“无创”切除子宫肌瘤,单发肌瘤、肌壁间及粘膜下肌瘤效果明显,有手术禁忌症的患者也可选择。
关于是否恶变
——“肌瘤变性”≠癌变
53岁的刘阿姨患子宫肌瘤多年,一直在随访观察。前不久,她因偶尔觉得腰骶坠胀影响休息,去做了一次检查,B超报告提示“子宫肌瘤变性”。刘阿姨觉得“肌瘤变性”很可能就是恶变的一种婉转说法,为此寝食难安。究竟“肌瘤变性”是不是子宫肌瘤癌变了呢?一般子宫肌瘤的恶变几率究竟有多大?
对此疑问,赵玉梅主任医师指出“肌瘤变性”就是癌变的想法肯定是不对的,她介绍,子宫肌瘤主要是由平滑肌纤维交叉组成,呈旋涡状,肌瘤变性是指肌瘤失去了上述典型结构。大于4厘米的子宫肌瘤就可能会变性,因为肌瘤长大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营养缺乏,于是继发各种变性。肌瘤变性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具体共分玻璃变性、囊性变、红色变性、脂肪变性、钙化和肉瘤变六项,其中只有“肉瘤变”属于恶变,其他五项均属于肌瘤的良性变。肉瘤变的发生率极低,仅0.4%~0.8%,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女性。赵玉梅提醒,如果肌瘤短期内增长迅速,则不是什么好兆头,要引起重视。
大多数肌瘤变性发现后,患者不必恐慌。如果是肌瘤良性病变,只要无症状,不影响日常生活,可以保守治疗。比如用中药、雄激素等药物治疗,随访观察,预后良好。除非肌瘤缺血坏死症状严重,对症治疗无效或不能排除其他可能时,才需行剖腹探查,作子宫肌瘤切除术。如果是肌瘤恶变,则应当及时采取手术治疗,行子宫根治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并在术后给予化疗或放疗。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