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小儿铜缺乏症综合征小儿铜缺乏症综合征的症状

发布日期:2014-10-26 12:10:27 浏览次数:1600

铜为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含铜过多或过少均可导致体内器官的生化紊乱、生理功能障碍及多种病理变化。体内铜的缺乏是本病征的主要原因:

1、摄入不足 主要见于以牛奶为主喂养儿,牛奶含铜极少(平均浓度135g/L),长期服牛奶,且有营养不良、或久泻、或肠外营养缺乏铜等。长期服牛奶的营养不良患儿,在恢复期,或偏食等,易发生铜的缺乏。经肠道外供给营养时,采用无铜溶液可至铜缺乏症。

2、储存不足 早产、低体重儿从母体获铜不足,至体内铜储存少。因此,以牛奶喂养的早产儿易发生铜的缺乏。

3、吸收障碍

(1)影响铜的吸收:锌可影响铜的吸收,有报道小儿或成人每天服用150~200mg锌,可至铜的缺乏。有报道接受Scholl液治疗肾小管酸中毒后可发生铜缺乏,因为碱治疗可改变胃与小肠近端内容物的pH值和减少铜的吸收。

(2)先天性肠吸收铜障碍:本病征与先天性遗传缺陷有关,为X性联隐性遗传,属先天性铜酶活性降低,至肠吸收铜障碍。

4、排泄增加 长期使用增加尿铜排泄的蟄合物制剂,可导致体内铜缺乏。

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对铁治疗无效的低色素性贫血。其次为皮肤及毛发色素减少、苍白、类似皮脂溢出性皮炎皮疹,皮肤呈特有的苍白干厚。特征性的毛发异常,头发卷曲,色淡质脆,易断,显微镜下可见毛发膨大与狭窄部交替出现,称为念珠毛(monilethrix)。浅表静脉扩张、厌食腹泻脾肿大及生长发育停滞。小婴儿可有呼吸暂停,中枢神经系统变性表现,精神运动发育迟钝,生后1~2个月即出现进行性智力减退、癫痫样发作、还可表现视力减退、失明反复感染及顽固性贫血等。多数患儿体温偏低,甚至有35℃以下者。先天性肠吸收铜障碍仅男孩发病,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毛发卷曲、惊厥发作及低体温等。极低出生体重儿易有铜缺乏,临床表现除有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外,还有骨骼改变,自发性骨折骨膜反应等。

典型病例诊断不困难。凡遇有白细胞减少与中性粒细胞减少,且伴有难以解释的贫血而骨骼的放射学改变提示矿物质供给障碍的病例,应考虑铜缺乏。若血清铜与铜蓝蛋白水平低,而补充铜后迅速出现网状细胞反应,则可初步诊断。若需进一步确诊,应进行肝穿刺活检,测定肝铜含量。

由于铜的内环境稳定及铜营养的生化指标受多种因素影响,故评价生化检查或诊断时需多加注意。例如,血浆铜与铜蓝蛋白水平受年龄及生理状态的影响较大,新生儿血浆或脐血里铜蓝蛋白浓度很低,足月儿于生后4~6个月时逐渐增高至成人水平,直至6岁前仍升高,此后则降至成人水平。

未成熟儿于生后12周内,其血浆铜呈持续低水平,而其脐血铜水平随着胎龄增加而增高。

激素对铜的内环境稳定有较大的影响。据动物试验观察,垂体切除后会引起肝铜浓度升高,如补充生长激素,肝铜浓度则恢复正常。因此,推测生长激素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正常排泄途径所必需的蛋白合成而进行调节。肾上腺切除后胆汁产生减少,同时伴随胆汁内铜浓度下降,而给予可的松后胆汁内铜浓度又恢复正常。肾上腺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浆铜水平升高,这是由于肝细胞通过增加铜蓝蛋白合成及分泌铜到血管间隙,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甲状腺激素对铜的内环境稳定有何作用,尚不清楚。在人类,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浆铜升高,而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血浆铜水平降低。雌激素可诱导铜蓝蛋白的再合成。口服避孕药或妊娠可使血浆铜及铜蓝蛋白水平降低,这是继发于雌激素浓度下降的结果。

总之,在本症诊断过程中,应注意鉴别诊断,力求明确病因诊断。

婴幼儿有上述症状及体征,尤其是毛发的特征性改变,可以作出诊断。血清铜及血浆铜蓝蛋白含量降低,含铜酶活性降低,血清铜的吸收减少,脑电图异常等有诊断价值。皮肤成纤维细胞内铜浓度显著升高,对先天性铜代谢利用缺陷性疾病的诊断颇有助益,而且能用于出生前诊断。羊水细胞培养发现具有摄取64Cu的能力,故羊水培养亦可用于诊断。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