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
以往认为小儿室速是罕见的,近年来,由于心脏手术的开展及诊断技术的提高,小儿室速的发病率与检出率比以往明显增高。小儿室速可分以下几组,它们的临床表现、预后及治疗均不相同。
1.新生儿和婴儿期室速新生儿:婴儿室速是罕见的,大多数于生后一周内发生,也可起始于宫内,多与心脏的植物神经功能未成熟有关;其它因素为合并先心病、感染、窒息、缺氧、电解质紊乱、高胆红素血症、药物及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手术后等。此种室速预后良好,多数不治而愈,仅少数病人需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或病程迁延,长期不愈。
2.无心脏病儿童的室速:一般认为室速在健康儿童是罕见的,但也有人认为17~45%的室速患儿心脏无异常。心脏正常者、室速率150/min者,预后较佳,多半不会发生室颇或猝死,不一定需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但如室速率150/min,即使心脏正常者亦应给予积极治疗,因为这种病人可反复发作、引起晕厥。
3.心脏病患儿的室速:许多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室速如Q-T间期延长综合征,各种心肌炎、心肌病;小儿二尖瓣脱垂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机会较成人少,且主要见于年长儿。患复杂的不能作手术的先心病人(包括已作过姑息性手术者)和有严重的长期肺血管阻塞病变者均可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且常是患儿死亡的先兆,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心脏肿瘤等患者以及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也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此组病人多有症状,需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且预后不良。
4.先心病患者心脏手术后的室速:近年来许多资料证明,心室切开术后,尤其是年长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晚期,发生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几率大,其发生机理为在病人右室切开部位产生疤痕,成为致心律失常病灶,形成折返环路。其它有年龄较大者的大血管转位、大室缺手术后均可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该组病儿病死率较高,且常可发生猝死。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专家建议,更多有关的其他资讯,治疗费用及日常保健方法,可以【点击在线咨询服务-免费咨询专家】,快速解答您的疑问。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祝您早日康复,家庭和谐幸福!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