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颈动脉斑块
一般认为动脉硬化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血管壁对多种始动因素的一种异常反应,可能有多种发病机制共同参与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目前,公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机制有三种: 理化因素、机械力学和慢性炎症。
理化因素 颈动脉斑块与年龄 、性别 、吸烟 、遗传因素 、肥胖及脂质代谢紊乱有关。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和年龄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与血浆高浓度纤维蛋白原相关。
研究显示,血浆高浓度纤维蛋白原导致和加重了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呈正相关。颈动脉斑块与肺功能下降相关,在中老年人群中,肺功能的下降预示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机械力学的因素 颈动脉斑块与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受到各种损伤有关。病理学已证明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多分布在血管分叉处外侧壁,及弯曲处的内侧壁和颈动脉窦部,这些部位的血液受血管角度的影响形成湍流等非层流状态,从而易使内膜受损,有利于脂质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粥样病变。
另外,局部血管壁的切应力减低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在高血压条件下,血流剪切应力和环形张力均异常升高,使弹性大动脉的弹力层发生结构重排,动脉中层退行性变,血管扩张;通过血流力和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等的直接作用,引起动脉内膜病变,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和发展。
慢性炎症 颈动脉斑块与病毒感染有关,尤其与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颈动脉斑块与某些疾病有关,糖尿病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独立的作用。颈动脉斑块与代谢综合征有关,后者表现为一组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的疾病,如糖耐量减低、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等。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