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是指患者走了一段路程后,下肢疼痛和无力,无法走下去。不过休息片刻后,情况有所改善,又可以走上一会儿。但当病情加剧时,病者能走的路程会越来越短,越来越早感到疼痛和麻痹,最后终至寸步难行。
发病机率:
本症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与女的发生率为7:1.欧美国家动脉硬化引起的间歇性跛行发病率较高,在美国70岁以上者发病率为10%,60-70岁发病率为5%,60岁以下者约1%至2%。近期调查发现30-40岁者的发病率有增加的现象,和冠状动脉心脏病(如心绞痛、心肌梗塞)的发作机率一样,有年轻化的趋势。
病理变化:
机体下肢动脉的逐渐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或闭塞,下肢肌肉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所以行走一段距离后就会感到足弓和小腿肌肉疲乏无力、疼痛、麻木。下肢动脉因血供和氧气不足,尚会引发痉挛,加重动脉狭窄的程度,这时,小腿就出现典型的间歇性跛行现象。如果继续行走,症状就会加重,患者被迫停止走动。静止或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再行走又复发作。随着病情恶化,行走距离越来越短,需要休息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此外,局部的血栓性动脉炎也会发生跛行的症状。
此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吸烟。當中尤以吸烟的危害最大。由于主要的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所以当患上三高中任何一种者仍然吸烟的话,那么患上间歇性跛行的危險性就会可提高数倍,並加速动脈硬化的恶化程度,及提早引发心脏病和中风的机会。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