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瘘口切除解除14年之苦
2014年5月23日,一位病程14年之久的结肠外瘘患者经多方打听,抱着侥幸的心理到我科就诊,希望能把瘘口治愈。14年前,患者因胆囊结石、胆囊炎,胆总管结石于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出现结肠外瘘,粪便及肠液不受控制地从腹壁瘘口处排出。虽经多方治疗,瘘口至今迁延不愈。由于腹壁瘘口周围瘢痕形成,反复溃烂及周围皮炎,以至于无法使用肛门袋,造成瘘口护理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及家属多方求医未果,无奈地接受无法手术治疗这一现实。一次偶然的机缘,患者家属联系到我们,为患者迎来了解除这14年之苦的希望。而今,患者终于苦尽甘来,如愿以偿。NFb普外寰潮网
患者曾某,女性,73岁 ,病案号:3104XX,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多年。14年前患者因患胆囊结石、胆囊炎,胆总管结石在当地医院行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后10天因出现肠梗阻而行肠减压、部分空肠切除,小肠端端吻合术,二次手术后20天出现手术切口处裂开,粪液流出腹壁切口,诊断为升结肠外瘘,予保守治疗,病情相对稳定出院。瘘口至今迁延不愈,肠瘘口及肛门口均有粪便排出。入院时查体:Bp 182/98 mmHg,BMI指数 26.6(1级肥胖),FBS 5.2mmol/L,腹平坦,右上腹部见陈旧性手术切口瘢痕,右上腹壁肠瘘口大小约34cm,有粪便排出,瘘口周围皮肤发红(图1),原切口瘢痕处腹壁组织缺损,大小约106cm,腹肌软,无压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扪及,Murphy征(-),腹部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肝区、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直肠指检直肠壁光滑,未触及肿块。入院诊断:1.结肠外瘘;2.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术后;3.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行腹部CT提示右上腹皮肤不规则增厚,局部腹壁见一U形缺口,肠管紧贴缺口下方(图2-3)。经结肠瘘口行结肠造影显示肠瘘口位于肝曲结肠,近远端为升结肠及横结肠,无见肠内瘘(图4-5)。2014年6月5日,患者在手术室气内全麻下行结肠瘘口肠段切除、结肠端端吻合术,术中见小肠、横结肠与腹壁,小肠与小肠及肝曲结肠,肝曲结肠与胃十二指肠及肝下缘广泛纤维素性及瘢痕性粘连紧密,分离粘连,见肠瘘口位于肝曲结肠处,大小34cm,为唇状瘘,原切口疤痕处腹壁肌肉及筋膜组织缺损(大小约106cm),游离结肠瘘口近远端肠管各4~5cm,中断近远端结肠,移除结肠瘘口,行结肠端端吻合,间断全层缝合1层,术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顺利。NFb普外寰潮网
肠外瘘是普外科的一种严重并发症,80%发生于腹部手术后,病死率15~20%,且病程长,治疗效果不理想。引流+择期手术是近30年来肠外瘘治疗的主要原则。手术治疗包括控制性手术及确定性手术两种术式。在初步引流至确定性手术需要一个较长的等待期,一般为3个月。NFb普外寰潮网
本例的病例特征及治疗要点:1、患者肠瘘病程长,瘘口周围组织反复炎症瘢痕形成,腹腔内肠管与腹壁、周围组织广泛纤维素性及瘢痕性粘连紧密,造成分离极其困难。2、患者高龄,有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基础疾病,组织生长愈合能力差,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较大。术中采用近远端结肠端端吻合间断全层缝合1层,既要确保缝合妥善,又要防止吻合口狭窄,需要术者有精细的肠吻合技术。因术中探查见瘘口周围粘连严重,无法松解游离更多的结肠肠管,故无法使用吻合器吻合。3、患者肥胖,手术切口为瘢痕组织,周围腹壁肌肉及筋膜组织缺损,伤口缝合困难,血运不良,伤口愈合存在明显不利因素。术后加强营养支持,使用腹带减轻腹部张力,综合治疗促进伤口愈合。NFb普外寰潮网
NFb普外寰潮网
NFb普外寰潮网
图1:原手术切口疤痕及结肠瘘口。NFb普外寰潮网
NFb普外寰潮网
图2:腹部CT显示结肠肝曲肠瘘口形成及腹壁局部缺损。NFb普外寰潮网
NFb普外寰潮网
图3:腹部CT显示结肠肝曲肠瘘口形成及腹壁局部缺损。NFb普外寰潮网
NFb普外寰潮网
图4:结肠造影显示部分横结肠。NFb普外寰潮网
NFb普外寰潮网
图5:结肠造影显示部分升结肠。NFb普外寰潮网
NFb普外寰潮网
图6:术后伤口愈合良好。NFb普外寰潮网
NFb普外寰潮网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