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暴痢的针灸治疗

发布日期:2014-11-18 07:15:12 浏览次数:1600

痢疾是指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为特征的病证。痢疾一名,见于《济生方》,《内经》称肠澼。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暴痢则是指起病急骤的痢疾,症状明显,可兼恶寒发热,好发于夏秋之际。虽在汉代《伤寒论》中已记载下利便脓血者可用针刺治疗。但暴痢的针灸治疗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卷十一》:肠澼泄切痛,四满主之。便脓血,寒中,食不化,腹中痛,腹哀主之。之后,《肘后备急方》则采用灸上脘、巨阙、两乳、大都等治疗下痢。到唐代,《千金翼方》提到用灸法针丹田治疗本证金元时代《丹溪心法》记载,用田螺肉封脐治疗痢疾。明代《奇效良方》记录了用热熨、外敷疗法治疗本证的民间验方;《针灸聚英》还记录了灸法治愈患滞下昏仆的暴痢医案。

鉴于痢疾类型较多,这里仅讨论病势较为急重的湿热痢和疫毒痢。现代医学中之急性细菌性痢疾以及中毒型痢疾与此类似。

3. 方义:天枢,清热毒而通腑气;足三里,调脾胃而解阳明气分之热毒;曲池乃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泄肠热、凉营血。如热毒炽盛引致风动抽搐,则刺足厥阴之原太冲以熄风,筋会阳陵泉以止搐;热毒蒙闭清窍而现神昏谵语,此时宜急取血郄委中泻血中之热,人中以开窍醒脑;如因热毒过于耗气伤阴,致正不胜邪有厥脱之状者,须取关元大炷重灸以益阴回阳固脱。

4. 治法:天枢、足三里、曲池均施凉泻法,应据病人情况,适当加大强度。委中以三棱针刺血,神阙隔盐灸。人中、太冲、阳陵泉宜用泻法,须持续较长时间运针,直至症状有所改善。另外,当本证出现神昏惊厥等症时,在取穴和治法上可参考昏迷、痉证、厥证等。值得指出的是,疫毒痢甚为危重,需要中西医疗法协同抢救。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