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儿童睡行症的病因与治疗

发布日期:2014-10-27 17:45:03 浏览次数:1600

标签:儿童/睡行症/恐怖/紧张/治疗

一、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据统计,有10%-20%的患儿有阳性家族史,父母有睡行症的小儿,患病率要比一般小儿高,单卵双生子同病率比双卵双生子同病率高。

(2)神经生理发育不成熟:根据患儿脑电图改变和临床表现,睡行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有学者认为睡行症是由于神经生理发育不成熟所致。

(3)心理社会因素:重大的精神创伤如亲人亡故、意外事故等,往往可引起本症。而精神紧张、睡眠环境变更以及过度疲劳等,可以诱发睡行症。家庭矛盾与冲突、情绪焦虑、学习紧张等,与睡行症有一定关系。

(4)其他因素:服用催眠药物、饮酒等这些能加深睡眠的因素往往可以诱发睡行症。

二、临床表现

睡行症旧称夜游症梦游症,是睡眠和觉醒同时存在的一种意识改变状态,并呈现出低水平的注意力、反应性和运动技能,多发生在睡眠的前三分之一阶段,表现为病人在夜间睡眠中突然起床,到室内外活动,如跑步、来回走动、扫地、倒水、开窗、搬动东西、外出等。发病时病人意识不清醒,面无表情,呼之不应,眼睛睁开或闭着,步态不稳,能避开物体不绊倒。有些活动好像具有目的性,但有的病人撞墙,不穿衣服在雪地中走,甚至从楼上跌下。这些症状一般持续数分钟到十几分钟,多数病人自己又回到床上入睡,有的在别的地方卧倒入睡,病人对自己睡行症发生时的情况不能回忆。

三、ICD - 10睡行症诊断要点

①症状一次或多次发作:起床,通常发生于夜间睡眠的前三分之一阶段,走来走去。

②发作中,个体表现茫然、目光凝滞,他人试图加以干涉或同其交谈,则相对无反应,并且难以被唤醒。

③在清醒后(无论是在发作中还是在次日凌晨),个体对发作不能回忆。

④尽管在最初从发作中醒来的几分钟之内会有一段时间的茫然及定向力障碍,但并无精神活动及行为的任何损害。

⑤没有器质性精神障碍(如痴呆)或躯体障碍(如癫痫)的证据。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认为睡行症是颞叶癫痫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夜间出现的自动症,但多有家族史,故对此类型的患者应做脑电图加睡眠诱发检查,以排除癫痫。脑部的多种疾病和其他精神障碍也能引起梦游症,如脑炎脑外伤癔症等,通过病史和检查可以鉴别。夜间的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时的自动症有时也与睡行症相似。

四、治疗

有明确病因者,首先消除病因。同时,与患儿父母沟通,告知该病的常识,与患儿父母一起讨论对患儿的教育和帮助。一般轻症患者无需治疗,只需告诉患儿照料者不必唤醒患儿,在发作时引导其入睡。但也有不同的说法,即在患儿睡行症发作时,叫醒患儿。另外,患儿睡行症发作时,注意关好门窗,搬开障碍物,以免跌伤或出现危险。对反复发作或发作时症状具有危险性的患者,可采用厌恶疗法、精神宣泄法或短期口服地西泮(安定)或利眠宁治疗。睡行症多于儿童期发病,父母或儿童照顾者要多与睡行症患儿促膝谈心,了解其内心深处的苦闷和精神压抑的根源,然后设法解除其最根本的病因。如有些儿童往往因想念亲人而致睡行症,此时有关亲人要多加关心和爱护,可能时宜尽早与患儿相见。

五、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至青春期可治愈。

六、预防

睡行症是可以预防的,其措施的制定要看具体情况。对于学生时期睡行症的预防,可以采取减轻学习负担,加强体育锻炼,在睡前不过度兴奋,不看过于惊险刺激的电视和电影,不打电子游戏,保证充足睡眠等措施加以防范。对儿童多加爱护与关心,及时了解儿童内心的愿望和担忧,尽量满足儿童的合理要求。

来源:责编:极光网管理员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回答您!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