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硬皮病症状
1.局限性硬皮病? 以斑块状硬斑病最为常见,多发生于腹、背、颈、四肢及颜面部,初呈淡红色水肿性斑片,经几周、甚至数月后可扩大且硬化,呈淡黄色或象牙色。表面干燥平滑,周围有轻度紫红色晕。经过缓慢、数年后,渐渐萎缩变薄如羊皮纸样,甚至皮下组织及肌肉亦发生萎缩、硬化,形成木板样硬片。肢端动脉有痉挛现象(Raynaud现象),肢端硬化处易发生顽固性溃疡。
2.系统性硬化症? 侵犯内脏各器官,以关节、肺、食管多见,其他如心血管系统、胃肠道、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均可累及。
(1)骨关节:大多数病人有关节病变,表现为关节痛和关节炎,早期轻度活动受限,逐渐发展至关节强直、挛缩畸形。大小关节常同时受累,而以手部小关节更为常见。
(2)黏膜:口腔黏膜包括舌、齿龈、软腭、咽喉等处均可硬化萎缩,并可累及眼球及睑结膜的结缔组织和肌肉,引起咽门窄小、眼闭合不全;还可能有口腔和喉干燥等一些舍格伦综合征的表现。
(3)肺:发生广泛性肺间质纤维化,有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肺活量下降。
(4)食管:吞咽困难、多伴有呕吐,因有反流性食管炎而出现胸骨后灼痛感。
(5)心血管:可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炎、心包炎或心内膜炎而有胸闷、气急、心律失常和心绞痛。
(6)肾脏:由于发生硬化性肾小球炎而出现蛋白尿、高血压及氮质血症。
(7)其他:除急性发病初期可有高热外,常有低热、消瘦、全身衰弱等。
1.孕期保护? 避免受寒、局部理疗和关节局麻等可保护手、足及关节功能,减少雷诺现象发生。
2.治疗? 目前对SSc尚无特效疗法,可应用的药物虽多,疗效均不理想。应由风湿病医师协同处理治疗。主要是抑制微血管病变和胶原组织过度增生,同时辅以对症治疗。
(1)结缔组织形成抑制剂:D2青霉胺(D2pen)是治疗本病最常用的药物,但治疗效果不确定。其他如秋水仙碱、亚细亚皂苷(积雪甙)(从中药落得打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成分)、依地酸钙钠、氨基苯甲酸钾等均能抑制结缔组织的形成,使硬化的皮肤变软。这类药物可能影响胚胎发育,孕妇禁用。松弛素由于其促进胶原酶活性,能抑制SSc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的作用,其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须进一步研究。
(2)免疫调节的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地夫可特(去氟可特)等对硬皮病水肿期皮损及其并发炎症、组织纤维化有效,但不良反应较多,孕妇慎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MTX)、甲氨蝶呤(CTX)、苯丁酸氮芥(瘤可宁)、硫唑嘌呤等对硬皮病引发的间质性肺炎、伴发肌炎等可能有效,但此类药物孕妇禁用。
(3)针对血管功能异常的药物:以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为主。如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注射液等,孕妇可用。酚苄明孕妇慎用,硝苯地平孕妇禁用。有报道伊洛前列素对严重雷诺现象、晚期发生坏疽和致残等营养障碍的病人有效,不过其副作用较多,此类药物孕妇多应慎用。
(4)体外光化学治疗(ECP):应用紫外线(UVA)单独照射或结合光敏物质照射治疗SSc。孕妇可接受适量UVA单独照射,但不能口服光敏药。
(5)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近年来有个案报道AHSCT治疗SSc,它通过化疗或放疗摧毁患者的免疫和造血系统,再输注造血干细胞重建免疫和造血功能,可缓解自身免疫性病理改变。
(6)中医中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温补肾阳、化瘀软坚、清热利湿、补益气血等。
3.产科处理? 孕期按高危妊娠处理,密切监视胎儿-胎盘功能及胎儿宫内生长情况。分娩方式:轻症病人可以自娩,如有严重脏器受损,孕妇无法承受分娩负担或软产道硬化时,应考虑剖宫产。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