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真胃移位的发生与诊疗探讨
来源: 国际畜牧网-《畜牧兽医杂志》 时间:2010-07-07 点击: 2388
真胃移位是指真胃内在或外在原因发生位置改变,而引起消化机能障碍的内科病。临床上以食欲废绝、消化紊乱、排便迟滞、腹部胀痛为其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分娩前后的母牛容易发病,奶牛发病率高于黄牛。
1病因分析
笔者近年来共诊治真胃移位15例,其中奶牛14例,黄牛1例。从问诊得知:15头病例中,产前一月左右发病的4例,产后1月左右发病的10例(包括黄牛1例),因畜主殴打发病的1例(系育成牛);产后发生的9头奶牛中,7头患子宫炎,1头患酮病,产后发病的黄牛为分娩后第4d发病。听诊、叩诊得知:产后左方移位12个例,右方移位3例,产前未见右方移位。由此,牛真胃移位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1.1与妊娠有关,随着子宫内胎儿的逐渐增大,挤压瘤胃向前向上,使真胃失去了相应的固定,增加了向左移动的机会。
1.2与产后疾病有关,产后疾病引起的慢食不吃,使瘤胃体积逐渐缩小,加之胃肠蠕动机能减退,反刍障碍导致胃肠充气,引起真胃漂浮游走。
1.3与腹腔脏器的剧烈活动有关。
1.4与饲养管理有关,饲喂过高的产酸性饲草饲料。如玉米、青贮饲草等,引起胃内容物发酵产气,增加了真胃移位的可能。
2临床症状
正常情况下,真胃位于腹腔的右侧腹下,左侧紧邻瘤胃,发病后,按其真胃位置的改变,分为左方移位和右方移位。
2.1共同症状
病牛出现间歇性的厌食或食欲废绝,有的拒食精料,只采食少量青贮饲料和干草,反刍减弱或停止,泌乳量迅速下降,渐进性消瘦、衰竭、排粪迟滞量少。听诊瘤胃蠕动减弱或消失,轻度或中等程度的腹胀,腹痛、体温、脉搏、呼吸接近正常。
2.2不同症状
真胃左方移位时,听诊左肋部及倒数2-4肋间区域,可以听到真胃内发出的叮铃音和滴水声,叩诊与听诊相结合,将听诊器头紧贴于左肋部或倒数1肋骨上1/3处,叩诊2-4肋间区域,可听到清晰的钢管音。穿刺该区,有气体和液体排出,穿刺液为谈黄色或褐色,呈酸性反应。从病牛的正后方观看,可看到局部左侧肋骨高于右侧肋骨。
真胃右方移位时,病牛体温升高,呼吸、脉搏加快,腹痛症状明显,眼窝凹陷,脱水现象严重。听诊和叩诊右侧倒数第2肋骨弓区前范围,可听到清晰的钢管音,右腹撞击有震水音,穿刺该区,有气体和液体排出。
3诊断要点
根据母牛分娩前后发病,不吃、腹胀、排粪迟滞量少,听诊和叩诊相结合,将听诊器放在左侧或右侧肷部或者在倒数肋骨上,在11-12肋骨,或肋间1/3高度的区域指弹或叩诊捶,能够听到明显的钢管音,即可确诊。
4诊疗
对于真胃位移的治疗,最确切有效的方法是手术复位。但对左侧移位的病牛,也可尝试内服中药,或体位翻转等保守治疗。
4.1保守治疗
4.1.1饥饿病牛停喂精料和青贮草,但可给予少量饮水。
4.1.2强心补液,增加机体抵抗力,注意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
4.1.3减少胃肠鼓气,促使瘤胃排空,内服下方。
党参50g,白术60g,茯苓40g,青陈皮40g,木香30g,枳壳50g,莱菔子40g,郁李仁40g,二丑40g,大黄50g,山楂90g,神曲90g,甘草30g,水煎去渣加石蜡油1000mL,1次灌服,每日1剂,连服3剂。如服药无效,可采取翻转复位。
4.1.4翻转疗法:稳妥的放倒牛,固定四肢,先使牛右侧横卧,再慢慢将牛体翻至仰卧,稍停后倒向左侧,再从左侧翻转至仰卧,稍停后然后倒向右侧,如此反复左右摇摆牛体2-3次。在翻转牛体的同时,术者可在牛体左侧,用膝压住四胃,由左肋部沿季肋用两拳向脐部方向强力推拿腹壁,帮助四胃向右侧腹底移动,边推边听腹壁,当听到“扑窟”一声,说明四胃已经复原,此时,停止摇摆,让牛左侧横卧片刻,自行起立。
应当注意的是:翻转疗法仅限于牛的真胃左侧移位,右侧移位往往伴有真胃扭转,采用翻转治疗很可能造成病情加重,甚至引起真胃破裂,故不可应用此法。另外,翻转复位后,病情容易复发,因此,复位后饲养管理非常重要,少吃精料、青贮饲料等容易产酸产气的草料,可给予少量干草或麦秸,为了制止肠胃产气,增强胃肠及网膜紧张度,真胃复位后连服数日制酵剂。如口服鱼石脂,石蜡油,同时静脉注射糖钙等。
4.2手术治疗
4.2.1站立保定
左腹中部剪毛消毒,20%普鲁卡因腰旁神经传导麻醉,每点20mL,0.5%盐酸普鲁卡因100mL,手术切口皮下浸润麻醉。
4.2.2切开皮肤
钝性分离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剪开腹膜,暴露腹腔。
4.2.3探查真胃
术者左手臂进入腹腔,在体外叩诊出现金属音的地方来探查真胃。如果真胃左方移位,术者手臂可通过腹腔进入腹腔左侧,在瘤胃背囊的上方和左腹壁之间有一大的囊状物,其内充满气体和液体,即为真胃。如真胃向右方移位,术者手臂进入手术切口后,贴右侧腹壁,向前上方探查,可摸到移位真胃。
4.2.4减压放气
真胃位置确定后,术者探出手臂,取一带胶管1.5-2m长的20号放气针,护住针头,避开腹腔脏器,直接刺入真胃底部,并按压固定,放出真胃气体和液体,尽量使真胃排空,当真胃体积已经缩小,开始自动下移,再无气体和液体排出时,折叠针头后胶管拔出针头,按压真胃壁针眼,以防真胃内容物进入腹腔。
4.2.5整复固定真胃
发生牛真胃右方移位,术者左手进入腹腔,贴腹壁压迫放气后的真胃下移,并按真胃扭转的方向进行整复,使十二指肠、肝门曲与幽门部之间畅通,以利真胃内容物很快进入十二指肠。如果真胃是左方移位,术者手臂进入腹腔,通过腹底,将放气后下移的真胃从腹底轻轻牵拉至右侧腹底,并予以整复,使十二指肠、肝门曲与幽门部之间畅通。真胃整复完成后,寻找真胃大弯,在靠近真胃大弯的大网膜上,用10号双股缝合线做两个纽扣状缝合,或用10号双股缝合线穿透大网膜,环绕打结引出尾线,作为两组固定线,从腹腔内穿透腹壁肌肉,固定于手术切口下侧钝性分离的皮肌下面,连续缝合腹膜,分层缝合腹壁肌肉,结合闭合皮肤切口,打结系绷带。
5术后护理
术后一周内采用抗菌素消炎,防止伤口感染,并根据病畜体质情况,注意给予强心补液,补钙,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内服制酵、缓泻及帮助消化的药物,以清除胃肠内积聚的腐败食物,促进胃肠机能的恢复。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