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卡波西肉瘤症状及治疗
外阴卡波西肉瘤症状及治疗:外阴卡波西肉瘤是外阴生长缓慢伴有外阴瘙痒和烧灼感的肿块,有外阴疼痛和阴道排液、表面皮肤破溃并伴发下肢淋巴水肿等症状的恶性肿瘤。以男性多见,在女性中的发病率仅占6%~10%,在艾滋病病人中发病率高。
外阴卡波西肉瘤的症状体征:
外阴卡波西肉瘤可表现为外阴缓慢生长的块物伴外阴的瘙痒和烧灼感,或有外阴疼痛和阴道排液。体检时可见红、褐或蓝色斑片或丘疹,亦可融合成斑块或结节,呈息肉状或乳头状。大多有表面皮肤破溃并伴发下肢淋巴水肿。Hall 等(1979)报道见大阴唇大片略微隆起的鳞片状病损,伴腹股沟、臀部及大腿皮肤的卫星结节。
1、经典型(欧洲型)
病人多发生于50~70岁,早期损害最常见于下肢远端及手与前臂处,逐渐向躯干发展。呈淡红、淡蓝黑、青红或紫色斑或斑块,以后增大融合形成大的斑块或结节,结节硬如橡皮,局部肿胀,以后可发明显的淋巴水肿。后期斑块与结节可出现于面部、耳、躯干及口腔,特别是在软腭较多见,病情缓慢进行时可出现新结节,常自发出血或外伤后出血,并逐渐增大,可发生溃疡,甚至发生坏疽,需要截肢。内脏病变占10%,胃肠道最常见,此外,心、肺、肝、肾上腺及腹部淋巴结也可受累。骨骼变化富有特征,为骨质疏松、囊肿形成甚至侵蚀皮质,有诊断价值,而且表明病变已广泛。
2、非洲型
非洲热带地区发病率高,分为4 个亚型,结节亚型可自行缓解;鲜红色亚型易破溃出血而继发感染;浸润亚型呈深部浸润,纤维化,非凹陷性水肿,多有骨质破坏;淋巴结病亚型多见于小孩及年轻人,预后极差,化疗能缓解,皮损可有可无。
3、艾滋病病人的Kaposi肉瘤
多见于25~50岁,进展快,死亡率高,初为红色斑,周围绕以苍白晕,1周后成紫色或棕色斑,苍白晕消失,以后形成结节或肿块,肿瘤为数毫米至1cm大。由于病人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损害多发,遍及全身,对称分布。
4、与移植有关的Kaposi肉瘤
发生于器官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时,皮损遍及全身皮肤、黏膜、淋巴结及内脏受累,病情进展快,停用免疫抑制剂后皮损可自愈。
外阴卡波西肉瘤的治疗方案:
外阴卡波西肉瘤早期小损害可手术切除 手术仅局限于局部活检或切除孤立结节。对浸润和复发的可结合使用手术、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局部块物可用放疗,激光切除,冷冻和瘤内注射化疗药物如硫酸长春碱(长春花碱)等。卡波西肉瘤是对放疗相对敏感的恶性肿瘤,放疗对孤立性斑片和斑块治疗效果好,但对较大的融合性和水肿性损害的治疗效果较差。目前,专家建议可采用第四大肿瘤生物治疗技术即cls细胞疗法对外阴滑膜肉瘤进行联合治疗。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CLS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
CLS细胞疗法是一种新兴的、具有显著疗效的肿瘤治疗模式,是一种自身免疫抗癌的新型治疗方法。它是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对从病人体内采集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输到病人体内的方法,来激发,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是目前国内实验技术成熟,,临床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适用于各类、不同期肿瘤治疗的重要生物治疗方法。
1、肿瘤手术、放疗或化疗完成后应用,可恢复及加强其免疫抗肿瘤作用,消灭体内残留癌细胞,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提高治愈率。
2、肿瘤放疗、化疗疗程之间及结束后应用,可增强放疗、化疗疗效提高对化疗、放疗的耐受性并减轻其副作用。
3、临床治愈患者,定期应用,可以预防转移和复发。
cls细胞疗法不但可有效的恢复及加强其免疫抗肿瘤作用,而且还可以增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彻底消灭体内残留癌细胞,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提高治愈率。在临床实践中应提高对外阴卡波西肉瘤的认识,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编辑:
李敏 )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