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症的表现是什么
心理疾病:忧郁症的表现是什么,下面带您一起看看这十一条 (一) 情感低落情感基调是低沉、灰暗的,可从轻度心情不佳、心烦意乱、苦恼、忧伤到悲伤观、绝望。患者常说生活没有意思,提不起精神,高兴不起 90来,心情沉重像乌云笼罩。整日忧心忡忡,郁郁寡欢,度日如年,痛苦难熬,不能自拔。宽慰最多只暂时有效。少数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不愿谈论自己压抑的心情,或极力否认、掩饰,甚至强装笑容 (含笑的抑郁,至少短时间内如此)。 (二) 兴趣丧失患者丧失既往生活的热忱和乐趣,兴趣索然,越来越不愿意参加各种正常活动。开始发作时可能仅对食物、异性、社交等少数活动丧失兴趣,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逐渐对一切活动,包括既往嗜好、娱乐活动和家人、孩子、亲友团聚等丧失乐趣。经常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患者自己也常用“没有感情”、“体验不出感情”、变得“麻木了”等词语来描述自己的状况。 (三)精力下降在主观上,患者感到精力不足、疲乏、无力,日常活动虽然照常进行,但机械、被动。以后越来越无精打采,精疲力竭,连洗盥、穿衣等小事都感到吃力,比平时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对工作、学习和生活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做事懒惰、拖拉,有时简单应付,或放弃不做,严重时甚至连吃、喝、个人卫生都不顾。患者虽然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感到力不从心,常用“瘫痪”、“神经衰弱”、“精神崩溃”、“泄了气的皮球”来形容自己。 (四)自我评价低这是指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过分贬低自己。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总觉得自己无用、没有什么价值,具有强烈的内疚和自责感。对前途感到暗淡无光,对自己的一生表示无助、无望。有人描述抑郁患者是在无助、绝望中换气生活的。这种患者约占3/ 4,并具有特征性,不同于一般悲痛反应。患者对过去和未来存在歪曲认知,总以批判的眼光、消极否定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现在、过去和未来。随着症状加重,自责、内疚观念逐渐具有妄想性质。常见的有罪恶妄想,认为自己罪孽深重,将 91受到处罚。也可出现贫穷、疑病和虚无幻想。 (五)精神运动迟滞精神运动迟滞是抑郁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约半数患者有这种症状。患者整个精神活动呈显著、持久、普遍的抵制。注意力困难、记忆力减退、脑子迟钝、思路闭塞、联想困难,表现为言语少、声音低、说话简单、走路蹒跚、行动缓慢。严重时不语、不动、不食,可达木僵程度。有些患者的迟滞并不十分明显,脑子里也不是空洞无物,却反复冥思苦想,以致既往经历、功过得失萦回脑际。 (六)激越症状患者表情紧张、局促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或不停地来回踱步、挟手指、揪头发、拧衣被。多见于年长女患者,有的患者则表现明显易激惹性。 (七)伴有自杀观念严重抑郁患者常伴有自杀念头或行为。总认为生活没有意思,没有快乐,常萌发要死去的念头。随着症状加重,自杀念头日趋强烈,千方百计试图了结此生,以死求解脱。据 WHO 提供的数据,世界范围内有3.4亿抑郁症患者,每年有1~2千万人有自杀企图,其中大约70%患有抑郁症。抑郁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约高20倍,据估计抑郁自杀占所有自杀的1/ 2~2/ 3,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在临床上还可见“扩大性自杀”,抑郁症患者不但自己感到活着没有意思,而且还觉得自己死后没有人能照顾自己的妻子或孩子等亲人,在自杀之前,患者会先杀死自己的亲人,然后再自杀。一位妇女刚生下小孩,正当全家人欢天喜地之时,妻子却长吁短叹,称自己对小孩没有感情,看见孩子哭也不会伤心,故称自己对不起小孩,常产生“死了算了”的念头。这是产后抑郁症产生的自杀观念,它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大约介于10%~15%之间。 (八)有昼夜节律患者心境有昼重夜轻的变化,是抑郁症特别是内源性抑郁的典型症状,如出现则有助于内源性抑郁诊断。发生率约50%,双相抑郁发生较多见。这可能与5- HT 分泌昼夜节律早上最低,从早到晚逐渐升高有关。 (九)有躯体或生物学症状反应抑郁患者总伴有机体的某些变化,如口干、便秘,消化不良、胃肠功能减弱等。食欲减退,食物失去往日色、香、味诱惑力。患者终日不思茶饭,无饥饿感,勉强进餐也是食之乏味,味同嚼蜡,常伴有体重减轻。青年人或病情较轻者,食欲可能增强。 (十)出现睡眠障碍约80%的抑郁患者表现为中、后期失眠,也可出现入睡困难和恶梦,少数人有睡眠增多的症状。典型的睡眠障碍为早醒,比平时早2~3小时,醒后即陷入今天如何度过,往后怎么办的痛苦绝望之中,是严重抑郁的表现,多见于内源性抑郁,年长者较青年人多见。疾病早期即可出现性欲减退,男性可出现阳痿,恢复亦较晚。女患者有性感缺失和闭经。躯体不适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心、心慌、憋气、胸闷、出汗、严重者可达疑病程度。 (十一)其他症状抑郁发作时少数患者会出现强迫、恐怖和癔病,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等症状。人格解体的患者丧失了对自身行为的现实体验,或指对自己各种体验缺乏主观感受,感到自己不是原来的自己,或自己已经不存在了,或感到思想、情感变得不再是原来的自己,或觉察不到自己精神活动或躯体的存在。丧失了自我的感觉,或称“我的脑子变得不是自己的了”.也可出现与患者人格不符的行为,如偷窃他人物品或猥亵女性,此行为比较罕见,应排除器质性精神。原文地址http://www.beilijk.com/ArticleView.aspx?ID=494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