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如何预防中暑
玉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梁炯明副主任介绍说,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从中医的角度来讲,中暑多由夏季暑热病邪所引起,夏季炎热,暑气当令,人或有正气亏损,暑热病邪可乘虚而入发病。中暑的因素除气温外,还与湿度、日照、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暴露时间、体质强弱、营养状况、水盐供给以及健康状况有关。老年人、体弱多病、肥胖、饥饿等也均可能是中暑的原因。中暑的症状有发热、乏力、皮肤灼热、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重症病例可有头痛剧烈、昏厥、昏迷、痉挛。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若不给予迅速有效的治疗,可会引起抽搐、心律失常、脑水肿、休克和死亡,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脏衰竭。
梁副主任提示,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
梁副主任建议,中暑的预防,一是要注意看天气预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在高温天气,尤其是每天11~14时,尽量减少外出,适当午睡,饮食宜清淡,多喝些淡盐开水、绿豆汤,每天勤洗澡、擦身。二是野外工作者、外出旅游、观看露天体育比赛,一定要带上防暑工具,如草帽、遮阳伞、太阳镜、仁丹、十滴水等,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年老体弱者外出一定要有家人陪同。
现代医学临床也观察到,中暑病人都有低钾现象。因此,在炎热的夏天,为了防止中暑发生,宜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豆制品、土豆、西瓜、香蕉等,高温作业人员可以适当喝些含钾饮料。此外,夏天吃的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不能避免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适当补充含有钾、镁等元素的饮料。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要有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其中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