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高温伤不起 生活细节可预防中暑
路面可烤五花肉,鸡蛋会自然孵化,户外广告牌竟自燃……今夏全国许多地方气温出奇的高,有人把这种现象戏称为“烧烤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各地相继出现因高温而导致病情重症的病例,“热射病”这个医学名词开始走进公众的视野。乍一看,很多人都以为“热射病”是一种新病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中医)专家表示,“热射病”其实就是重症中暑。
据专家介绍,从往年的经验来看,台风走后,酷热天气即将回归。持续高温酷热的天气,极容易引发中暑,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热射病”。
中暑根据发病过程及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先兆中暑的症状主要有大量出汗、口渴、明显疲色、四肢无力、头昏眼花、胸闷、 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一般不高于37.5℃。轻度中暑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等,或早期呼吸循环衰竭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 体温升高到38℃以上、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
重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还出现昏倒或痉挛,体温在40℃以上。“热射病” 属于最严重的中暑类型,其典型临床表现为高热(41℃以上)、无汗、意识障碍、呼吸衰竭、多器官损害等。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患者的死亡率可高达50%。
前不久,一名严重中暑患者被工友送到广中医就医。患者是一名建筑工人,连日的高温导致他体力不支,送到医院时他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身子时不时抽搐。由于救治及时,该患者很快缓过劲来。
专家表示,当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或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重症中暑者应该迅速送至医院。等待救援时,可解开患者衣扣,敞开上衣,有条件者可服十滴水、仁丹等药品,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
采访中,专家强调,如果出现“中暑”症状,经常规处理后症状不能缓解的,一定要及时就医。
采访中,专家提醒,如今台风刚过,近期天气可能会出现持续高温,市民要注意做好预防措施,尤其是高温下长时间户外工作的人群,可采用一些简易方法消暑,防止“热射病”。
首先要保持室内自然通风,外出带上淡绿茶水或淡盐水。盐水的比例是,1升水放入二分之一茶匙盐,每15分钟喝半杯,一天喝3—4次。外出前,用冰袋冷敷擦脸和胳膊也能防暑。如果感觉身体发热、发烫,可用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品擦拭身子。另外,用凉水冲手腕也有较好的预防中暑作用。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