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提醒广大群众夏秋季谨防中暑
中暑是夏秋季的常见病,多发病。人们一旦中暑,轻者出现大汗、口渴、乏力、头晕、胸闷等症状,重者可以昏厥、昏迷、痉挛,甚至出现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和重要脏器功能损害等症状,因此了解中暑的预防和急救措施,显得非常重要。
中暑的预防措施
1.躲避烈日:尤其应避免上午10点到下午16点这段时间在烈日下行走、暴晒,因为这个时间段容易发生中暑,尤其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外出要做好遮光防护。
2.补充水分: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平时要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亦可补充水分。
3.充足睡眠:夏天日长夜短,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好措施。
4..增强营养:营养膳食应是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A 、B1 、B2和C。平时可多吃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
5.备防暑药: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就可服用所带药品缓解病情。
6.适时查体:提倡每年暑期来临前行健康体检。凡发现有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持久性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如何治疗肺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要增强防护意识,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中暑的急救措施:四字诀服、搬、擦、掐
1、服:感到不适时,及时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并多喝些淡盐水、清凉饮料等,以补充流失的体液。但千万不可快速大量饮水,否则,会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水中毒),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呕吐、腹痛、乏力、肌肉抽搐或肌肉痉挛性疼痛等症状。
2、搬: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用扇子或电扇为其扇风,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以利患者呼吸和散热,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3、擦: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但降温要适度,当体温降至38℃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4、掐:如果患者一直昏迷不醒,可用大拇指按压患者的人中、合谷等穴位,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救醒后的患者,必须在凉爽通风处静卧休息。
注意: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让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