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慢喉喑
首頁 | 中醫書籍 | 中藥材 | 中藥方劑 | 中醫名醫 | 中藥藥酒 | 中藥偏方 | 中藥粥譜 | 民間奇方 | 病例秘方 | 回到過去 | 收藏本頁! | Big5
首頁名醫當代名醫張重華
張重華 > 證治經驗︰(十)慢喉喑喉喑有急慢之分,急喉喑中醫稱為暴喑、瘁喑,慢喉喑中醫稱為久喑、久嗽音啞等。《景岳全書》曰︰“聲音出于髒氣,凡髒實則聲弘,髒虛則聲怯,故凡五髒之病皆能為喑。”喉主發音,為肺之系,故喉喑與肺關系最為密切,即所謂“金實不鳴”、“金破不鳴”。慢喉喑的臨床特點是起病較緩,病程較久,聲音嘶啞,發音費力,多言則甚。古人認為聲音出于肺而根于腎,肺主氣,脾為氣之源,腎為氣之根,腎氣旺盛,肺脾氣旺,則聲音響亮,肺脾腎虛損,則咽喉失于滋養,聲門開合不利而為喑;或因氣滯血瘀痰凝阻于聲帶也為喑。慢喉喑的局部表現較多,臨床常見的以聲帶慢性充血、腫脹、肥厚、息肉樣變及聲帶小結、聲帶息肉、聲門閉合不良等。
1、聲帶慢性充血、肥厚︰此多為邪熱滯留,痰熱內生,阻于喉部絡脈,或用聲不當,多言傷氣耗陰,肺脾受損,痰熱內生,氣血瘀滯,痰瘀互結于聲竅,導致聲帶充血色暗紅、腫脹,甚至肥厚。治當養陰清熱,活血化痰,利咽開音,養陰利咽湯和血府逐瘀湯加減。
2、聲帶小結、聲帶息肉︰此多為素體肺氣不足,脾氣虛弱,或用聲不當,過度用聲,損傷肺氣,肺脾氣虛,脾虛氣滯,痰濕內生,氣滯血瘀痰凝于聲帶局部,導致聲帶小結、息肉形成。治宜益氣養陰,活血化痰,軟堅散結,藥用黃、茯苓、浙貝母、玉蝴蝶、鳳凰衣、丹皮、丹參、米仁、桔梗、生甘草。
3、聲門閉合不良︰此多為肺脾腎虧虛而致,《醫門補要》︰“腎為聲音之根,肺為聲音之戶,虛人勞力,損上元氣,氣海空浮,丹田氣不與在上肺氣相接,故喉啞難出聲。”《景岳全書》也說︰“聲由氣而發,肺病即奪氣,此氣為聲音之戶也。腎藏精,精化氣,陰虛則無氣,此腎為聲音之根也。”肺為氣之主,脾為氣之源,腎為氣之根,故肺脾腎三髒虧虛,均可導致聲音難出而喑。治療當健脾益腎,補肺開音,方用補中益氣湯加味。
升麻︰升麻味甘辛微苦,性涼,入肺、脾、胃經,功能升陽,能升提宗氣,調暢氣機,並引參、等藥上行,是治療聲門閉合不良的有效藥物。
4、聲帶粘膜下出血︰此多為陰虧血瘀,主要由于素體陰虛,虛火上炎,灼傷血絡,或高聲喊叫,或用聲不當,損傷血絡,血液溢出脈外,瘀積于聲帶粘膜下,成為離經之血即瘀血,故以養陰清熱,消瘀開音為法,方用養陰利咽湯加血余炭、丹皮、丹參等。
血余炭︰性味苦溫,入心、肝、腎經,既能止血,又能補陰、消瘀,止血而不留瘀,無論早期、晚期都可用之。
張重華 中的相關章節︰
……
(五)鼻蕈
(六)耳鳴耳聾
(七)喉疳(咽喉部潰瘍)
(八)喉源性咳嗽
(十)慢喉喑(當前頁)
(十一)梅核氣
(十二)咽喉部急性感染
(十三)腫瘤
用藥特色︰
……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