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小儿糖原贮积病

发布日期:2014-11-03 06:20:47 浏览次数:1600

多数患儿在学龄期或更晚才发病,部分患者晚至成人期开始出现典型症状。临床表现主要为肌肉无力,以体能活动能力降低和肌疼痛痉挛为特征,提携重物、快跑、上楼或攀登等需要体能较大的剧烈运动均可造成患者出现肌痛、肌痉挛和肌僵硬;短跑时休息或减慢活动速度即可使症状缓解。约半数患者在剧烈运动后可出现暂时性红葡萄酒样尿,这是由于横纹肌溶解(rhabdomyolysis)所造成的肌球蛋白尿症,严重者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严重与否与运动量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成正比,一般多发生在四肢,用力咀嚼之后咬肌也能出现疼痛。本病征虽在幼年即可出现症状,部分病人到成人期才出现典型表现,但回顾其儿童期常有肌痉挛及易疲乏等病史。患者有肌红蛋白尿,但无低血糖发作。

少数早发型患儿的病情严重,表现为全身肌力、肌张力低下和进行性呼吸困难,预后不佳。

2.缺氧运动试验阳性 即以血压绷带维持血压于收缩压,同时令手做伸展、握拳运动,于运动前,运动开始后1,2,3min各取静脉血1份,正常时运动后血乳酸量增加3倍以上,而病人无反应。同时病人测试侧手臂可出现痛性痉挛。

3.肌活检 显示糖原增加,肌磷酸化酶活性减低。本病征对注射肾上腺素或高血糖素能起反应。

实验室检查可见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增高,运动后更甚;由于在运动时,供应肌肉能量的ATP不足,因此嘌呤核苷酸代谢旺盛,以致血中氨、肌酐、次黄嘌呤和尿酸等浓度亦上升;肌肉活检可发现其糖原含量增加和肌磷酸化酶活力低下。本病患者在运动后,其肌细胞内pH值不下降,而磷酸肌酸含量却明显下降。

一种局部缺血性运动试验可供作筛查本病的快速方法,即用血压计绷住上臂,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令手做反复伸张、握紧动作;在运动前,运动后1,2,3min各采血测定乳酸和血氨;患者血乳酸不增高,而血氨明显上升。本试验结果在肌磷酸果糖激酶缺陷、磷酸甘油酶激酶缺陷、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缺陷和乳酸脱氢酶缺陷等患者中亦为异常。

少数患者的肌电图可能出现炎症性肌病特征。运用31P磁共振成像可以评估肌肉代谢状况。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