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发布日期:2014-10-24 05:23:58 浏览次数:1595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发病机制尚不清,血清中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升高应用免疫治疗可使症状有所改善,均提示此病是由免疫介导的免疫反应的确切机制和潜在的靶抗原仍不清楚。血清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抗asialo-GM1抗体在MMN时常常升高经过治疗抗体滴度下降后一些患者症状改善支持此类抗体在本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可是,鼠坐骨神经体外实验观察发现在郎飞节处有抗GM1抗体结合,并有继发性补体激活,而神经传导检查未见异常有一部分患者尽管对免疫治疗有反应,但其血清抗神经节苷脂抗体并不高;另一方面在一些吉兰-巴雷综合征(GBS)运动神经元病、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和CIDP患者中也可有抗GM1抗体的升高这些发现都对这些抗体的致病作用产生疑问。这些抗体的特异性和不同的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未被证实因此到目前为止尚不清楚为什么相似的抗体会引起不同的疾病。

为了证实抗GM1抗体在MMN中的致病作用,在体内和体外进行了许多实验当给予神经内注射或将神经暴露于有多灶性CB无下运动神经元疾病的MMN患者高滴度抗GM1抗体血清时,可在体内和体外诱发出局灶性CB但用提纯的抗GM1抗体时后者的结果未被证实最近用MMN患者的血清在有和没有高滴度抗GM1抗体的情况下对体外鼠远端运动神经都可引出相似的阻断效应提示或者是目前所用的检测抗GM1抗体的方法不够敏感,或者是MMN患者的血清成分而不是抗GM1抗体引起了CB。

MMN选择性运动神经受损害的机制尚不清楚这可能反映了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不同的抗原成分或不同的表达可能是由于运动神经的GM1酰基鞘胺醇结构与感觉神经不同因而与GM1抗体的亲和力不同有关。或者反映了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对损伤的易感性不同,或对损伤的修复能力的差异。

在接近部分运动传导阻滞部位的运动神经活检显示,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脱髓鞘和施万细胞增生形成的洋葱球样结构无炎细胞浸润。腓肠神经活检有时可见轻度的轴突变性和脱髓鞘改变目前仅有的3例MMN尸检资料显示均有神经根和周围神经改变但也同时有脊髓前角神经元脱失和尼氏体溶解2例有Bunina小体,2例有皮质脊髓束损害。

因此有关多灶性运动神经病和运动神经元病之间的关系一直有争议。有学者认为确实存在一些病例其神经元的核周部分和周围神经可同时受损而不只是累及其中之一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1.起病隐匿少数病人可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好发年龄为20~50岁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4∶1

2.其中90%的患者以肢体远端起病且主要累及上肢早期以肌无力为主,双侧可不对称分布的区域多与桡神经、尺神经和正中神经支配的范围一致,晚期可出现肌萎缩。2/3的患者可有肌束颤动和肌肉痉挛。

3.少数病人可有一过性的肩部疼痛和轻度的感觉异常,但无肯定和恒定的感觉障碍

4.腱反射多正常或减弱偶见腱反射活跃。无锥体束征脑神经和呼吸肌受累罕见。

5.神经肌电生理检查显示其特征性的改变为持续性、多灶性部分性运动传导阻滞。后者是指在肢体的近端和远端选择两点,分别刺激运动神经所产生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幅度和面积降低,下降幅度多大于20%有时可高达70%以上,且不伴异常短暂分散相。传导阻滞可同时发生于多条周围神经或同一条神经的不同节段。在尺神经正中神经和桡神经容易检测到传导阻滞。

6.实验室检查有血清肌酸激酶(CK)轻度增高少数患者脑脊液蛋白可有一过性轻度升高。20%~84%的患者血清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阳性国内报道6例,血清GM1抗体明显升高4例,另2例轻度升高。

并发症:

病情可有反复急性期有类似吉兰-巴雷综合征表现,但呼吸肌多不受累,常可因肌无力而使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依据本病主要临床特点,当患者表现为以周围神经分布的慢性进行性肌无力、肌萎缩症状左右不对称,以肢体远端受累为主,没有或有很轻的感觉症状时,应想到MMN的可能确诊必须做神经电生理检查,本病的特征性发现是1根或多根运动神经局灶性传导阻滞而相应神经的感觉传导检查正常其他异常如远端潜伏期和F波潜伏期的轻度延长传导速度的轻度减低不正常的时间离散等在运动神经上也常见到对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神经电生理检查发现部分运动神经传导阻滞而感觉神经正常,是诊断MMN的必要条件血清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的升高对诊断有帮助。

1.与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CIDP)的鉴别二者的神经活检病理均表现为髓鞘脱失和施万细胞增生,神经电生理检查均有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对免疫抑制药尤其是环磷酰胺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反应良好,二者容易混淆

但CIDP临床上有客观而持久的感觉障碍,MMN的感觉症状少且轻微。MMN可有腱反射活跃和肌束颤动,而CIDP无此体征。CIDP的脑脊液蛋白升高明显而持久,MMN多正常或轻微升高。CIDP对泼尼松反应良好,而MMN多对泼尼松治疗无效。抗GM1滴度升高常见于MMN,很少见于CIDP。神经活检CIDP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而MMN无

2.与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或SMA)的鉴别MMN有时因有明显的肌无力和肌萎缩伴肌束颤动,腱反射亢进容易与ALS或SMA混淆。运动神经活检发现脱髓鞘改变及IVIG试验性治疗有效支持MMN磁共振光谱有皮质乙酰天冬氨酸缺失及运动皮质磁刺激发现中枢运动传导损害提示ALS。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