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麻风性周围神经病治疗方法大全

发布日期:2014-11-07 04:20:54 浏览次数:1595

感觉障碍、感觉障碍:感觉是各个感受器对机体内各种刺激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觉障碍是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见于神经炎小儿格林巴利综合症肋间神经痛麻风性葡萄膜炎强直性脊柱炎巩膜炎等疾病。

骨溶解、戈勒姆综合症又称大块骨质溶解症、消失骨病、GorhamStout综合症、急性自发性骨吸收、影子骨等,中医称鬼怪骨,西方也称幽灵骨,Johnson和Mcclure于1958年将本病命名为大量骨质溶解症,现被多数人采纳。这种病症在国际上极其罕见,研究表示,长期接触氯乙烯可导致肢端溶骨症。其主要表现为多发性骨溶解,尤其是锁骨、肩胛骨、肱骨、乳糜胸、神经损害、骨损害附近的血管瘤淋巴管瘤,后者常是诊断的重要线索。常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骨髓炎等疾病。

无力乏力或者说容易疲劳, 是一个症状。引起全身乏力的原因有很多,如某些疾病(如甲亢糖尿病、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等)、心理问题(如抑郁症)或生活问题(如睡眠不足)等等。

营养障碍 、营养障碍常见于营养不良。广义的营养不良(malnutrition)应包括营养不足或缺乏以及营养过剩两方面。由于疾病、中毒、缺氧等因素导致物质代谢障碍而发生的形态和功能变化。

趾短小、短趾症,所谓的先天脚趾短小,这是患者朋友们的俗称,其实绝大多数病人的脚趾并不短,短的是脚趾后面的一段骨头,专业术语叫做跖骨,从发病率来看,最多见于第四和第一跖骨,有的患者手上的无名指也同时短校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Bio-X中心主任贺林带领的科研团队揭开了A-1型短指(趾)症的致病机理,A-1型短趾症,是1903年发现的第一例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周围神经损害、周围神经损害病因复杂,可能与营养代谢、药物及中毒、血管炎、肿瘤、遗传、外伤或机械压迫等原因相关。它们选择性地损伤周围神经的不同部位,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常见疾病有周围神经炎营养缺乏性神经病变、皮肤淋巴肉芽肿病等。

足穿孔足穿孔是麻风性周围神经病的症状之一,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皮肤和周围神经是麻风杆菌侵犯的主要靶组织。麻风主要是通过鼻和口腔分泌物、汗液泪液乳汁、精液以及阴道分泌物等体液和皮肤的微小损伤进行传播的。麻风杆菌侵入人体后,先潜伏在巨噬细胞和周围神经的施万细胞内,染菌后是否发病或发病后的演变过程,均取决于机体的免疫状态。人体对麻风杆菌的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虽也可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但对抑制和杀灭麻风杆菌不起作用。常见于咽部麻风,麻风性周围神经病,小儿糖尿病肾病麻风病等疾病。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