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浅谈食物不耐受现象

发布日期:2014-10-15 11:19:29 浏览次数:1602

文/白仲虎

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物理学家Lenard因为患有乳糖不耐受症,经常因误食牛奶而拉肚子,没少被身边的朋友取笑奚落。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同Lenard一样有着各种食物不耐受症的人极为普遍。

然而,食物不耐受这个名词鲜有人知。如果因为食物而身体不适,大部分人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是过敏了。事实上,有专家称,在美国约有90%的食物过敏症属于误诊很多人出现临床症状的原因在于食用了自身不耐受的食物。

食物不耐受症究竟是什么?它对公众健康有何危害?它何以经常被戴上过敏的帽子?近一两年,笔者收集和了解了一些相关知识,且与欧洲多家开展食物不耐受检测的机构做过一些交流。因此,这里在这里稍作介绍。

美食何以成毒药?

他人的美食,自己的毒药,出自罗马史诗的这句老话通俗地诠释了食物不耐受现象。 但从医学上讲,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由IgG(免疫球蛋白G)介导的Ⅲ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也被称为延迟的失误变态反应。

关于其发病机制,目前学术界还未形成定论,但一种观点受到了广泛认可:食物在进入人的消化道后应该被消化成氨基酸、甘油和单糖水平,如此才能完全转化为能量,满足人体所需。但是由于人体内缺乏相应的酶,一些食物在进入人体后无法被完全消化,这时候人的免疫系统则会将这些食物成分当成异体抗原(入侵物),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这种抗体与食物颗粒会形成免疫复合物,继而引起身体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症反应,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和疾病。

实际上,将近90%的身体不适都可能与食物不耐受有关,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消化系统疾病(恶心腹痛腹泻、腹部剧痛口臭打嗝、胀气等);皮肤系统疾病(湿疹、面疱、头皮屑、荨麻疹黑眼圈等);神经系统疾病(焦虑抑郁、易燥易怒、坐立不安等);呼吸系统疾病(气喘慢性咳嗽喉咙痛、流鼻水、慢性鼻窦炎等);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关节发炎关节疼痛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频尿急、阴道瘙痒等);心脏血管系统疾病(心律不整、高血压、心跳过快等);其他方面的疾病(疲劳晕眩头痛、睡眠困难、肥胖等)。

英国约克(YORK)大学营养学实验室的一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以上论述。他们曾经对2567个怀疑有食物不耐受症的英国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44%的人出现慢性腹泻、腹痛、溃疡消化不良等症状;16%的人皮肤出现皮肤红疹、红斑、皮肤瘙痒;12%的人有偏头痛失眠;10%的人患哮喘;7%的人出现肌肉骨骼症状关节痛;其中这些病例约69%为慢性病。

被戴上过敏帽子的食物不耐受症

由于食物不耐受和食物过敏都是人体对食物的不良反应过程,症状亦有诸多相似之处,而过敏反应的症状极为明显,所以食物过敏的知晓率远远高于食物不耐受。因此,一般患者甚至是某些医生经常对病症做出误判。实际上,二者之间有着极大的区别(详见表1)。

首先是致病机理不同,食物不耐受是IgG介导的反应性疾病,而食物过敏的广泛定义是人体对食物中的某些蛋白所产生的不正常免疫反应,一般与IgE(免疫球蛋白E)相关。另外,由于个人体质不同,所以任何食物都有可能引发过敏症,而食物不耐受一般是一些常见的食物品种引起,如鸡蛋、牛奶、螃蟹、虾、鳕鱼、大豆等。此外,某些食物过敏症或许可以治愈,但也有部分人的过敏症是终生无法痊愈的,而食物不耐受一般通过控制饮食即可在几个月内得到控制并治愈。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食物不耐受一般可治愈,但并不意味着它不如食物过敏严重。由于过敏症状明显,一般很容易被察觉,病人亦可及时就医,及时治疗,而且一般发作一次就可知自己对哪些食物过敏,从而做好防御措施,对健康的威胁并非特别严重。而食物不耐受则被称作人体健康的隐性杀手,因为其症状隐蔽,尤其是在早期,其症状没有显著性,很多人日常难以认识到它的存在,也就难以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食物结构。如此一来,如果患者长期食用不耐受食物,原有的临床症状会逐渐加重,致使人体产生各类疾病,如高血压、偏头痛等。

少吃 毒药,从重视IgG检测开始

2008年,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进行了一项名为中国人群食物不耐受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结果显示,28769名被调查者有29.63%鸡蛋不耐受,24.56%螃蟹不耐受,13.88%牛奶不耐受,12.04%虾不耐受,11.11%鳕鱼不耐受,7.18%大豆不耐受,4.14%玉米不耐受。而鸡蛋、牛奶、大豆、虾、玉米等都是中国人的常用食物,但这些美食对于很多人来说却是慢性毒药,对公众健康的潜在危害极大。

然而,更严重的危害还并非不耐受症的存在,而在于其诊断难度。现阶段,不仅普通患者难以自我诊断食物不耐受,连医生对其的知晓率也不高。有数据显示,在中国,即使是三甲医院,知晓食物不耐受症的医生也不到18%,而二甲医院医生对此的知晓率则不到6%。

因此,有必要普及食物不耐受的相关知识,并加强相关检测,让公众能够为自己设定合理的食物结构,为健康护航。而食物不耐受的检测也并不复杂:由于其是人的免疫系统针对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产生的过度保护性免疫反应,从而产生特异性IgG抗体,因此,只要检测到这种IgG抗体,即可以判断人体是否因食物不耐受产生了病变。

事实上,通过食物不耐受检测食物特异性IgG,不仅可以判断产生不耐受的食物品种,也可能帮助患者找出疾病的真正原因,为传统与饮食相关的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一种便捷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再采用禁食或少食不耐受食物的方法,控制疾病发生的源头、阻止疾病的持续发展。

在国外,由于与食物不耐受相关的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相关的研究亦日益丰富起来,多种商业性的食物不耐受IgG检测试剂已经进入了市场。据我所知,目前西方国家已有多家公司从事食物不耐受相关检测试剂盒的研究与生产,有多个成熟产品已取得不错的市场成绩。

以英国为例,食物不耐受的检测产品已经进入许多社区和家庭。在社区医生指导下,英国的食物不耐受检测以实现家庭自检为主,试剂供应商和社区医生则负责分析结果。在初步检测基础上再确定是否需进一步去医院进行专业的食物不耐受检测,这样可方便病人和社区医生了解详细情况。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更好地保障公众健康,从长远来看,也可以为病人和国家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但是在国内,食物不耐受的诊断和检测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是临床医生对此领域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相关研究积累不足,检测产品和方法尚且缺乏。目前,只有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医院才能开展食品不耐受相关检测,而且试剂和仪器都以进口为主,收费标准较高。最关键的是,公众无法像国外人一样在家自检、自测,难以起到全面的改善作用。

根据2010年国际市场分析报告(www.companymarket.com),由于食物不耐受和食物过敏的相关病例快速增加,相关产品的市场容量将在2017年达到260亿美元。中国在其中的贡献几何尚未可知,但笔者希望,中国能在这块市场上有所表现。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食物不耐受问题已经引起更多的重视,也意味着公众健康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升。(编辑/胡新智)

版权声明:千人智库源起国家"千人计划"官方杂志《千人》,依托包括4000多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在内的全球1200万高层次人才大数据,拟打造成为中国的"人才库"和"思想库"。千人智库网系千人智库唯一官方网站,凡转载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与作者。

作者系白仲虎,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郑州博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总经理;曾任强生(英国)高级研究员,葛兰素史克全球医药研究中心治疗性抗体微生物过程研究方向首席研究员。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2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