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隐孢子虫病
隐孢子虫病很常见,也很难治疗,而且还会传染给饲养者。预防是最好的选择。
隐孢子虫病是导致犊牛腹泻的常见原因之一。尽管其时常发生,但防治起来却令人沮丧,因为很难将其根除,并且不易治愈。具体来说,隐孢子虫病系指由隐孢子虫的原虫生物引起的腹泻。
由原生动物引起的疾病与我们平常在牛群中看到的其它疾病有所不同,其具有若干显著特点。由细菌引起的许多疾病,往往可用抗菌素治疗。然而,抗菌素一般不能杀死原虫生物。虽然由病毒引起的某些奶牛疾病不能用抗菌素治疗,但是可以使用疫苗(如预防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进行预防。不过,对于隐孢子虫病,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其疫苗研发工作亦进展缓慢。
罹病犊牛自5日龄至3~4周龄常排出隐孢子虫卵。许多感染轻微犊牛仅排出少量虫卵而无任何临床症状。但感染严重者则排出大量虫卵,导致肠道受损和腹泻。感染犊牛排出的虫卵可污染周边环境,包括饲料和水源。然后,这些虫卵被其它犊牛摄入,致感染继续扩散。因此,奶牛场隐孢子虫病通常是犊牛相互之间的直接传染。有时候,这种疾病还会通过罹病犊牛传染给人。
犊牛通常在其最初感染后的大约三至四天开始排出虫卵,有时排出虫卵时间可持续长达10天。然而,一旦感染结束,犊牛就停止排出虫卵。这是一种可传染人类的疾病,牢记此点非常重要。成年牛并不会成为隐孢子虫慢性携带者,亦不会排出虫卵。因此,人类感染隐孢子虫病只能缘于接触带虫犊牛。
隐孢子虫损害小肠的确切机理非常复杂,目前尚未完全了解。隐孢子虫主要损害衬于小肠表面的绒毛,这些绒毛负责吸收进入小肠的液体和营养。绒毛损害后,小肠则不能正常吸收水分和营养,继而就会发展成为腹泻。此时感染犊牛昏昏欲睡、食欲废绝,并最终发生脱水。腹泻一般持续数天,直到免疫系统清除感染,以及肠道自行修复由隐孢子虫所造成的损伤。
隐孢子虫病通常在犊牛发生腹泻后不难确诊,因为用显微镜很容易看到虫卵。人们常问的问题是:对于感染隐孢子虫而发生腹泻的犊牛,究竟如何办?但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仍然无一周全解决方案。
欧洲有一种名叫卤夫酮(halofuginone)的药物,用于隐孢子虫感染预防,一般在犊牛出生后7日内给药。有研究表明,使用该药可以减少腹泻和虫卵排出的程度。然而,其它临床试验显示,该药几乎没有多大作用。例如,用公犊牛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处理组和对照组犊牛腹泻发病率之间没有差异。不过,处理组犊牛虫卵排出显著推迟。但停止投喂该药后,处理组犊牛又重新恢复排出虫卵。处理组和对照组犊牛牛奶摄入量、增重及断奶日龄没有差异。结论是:虽然卤夫酮可以有效地减少虫卵排出,但并不能预防由隐孢子虫感染引起的犊牛腹泻。另外,癸氧喹酯(Deccox)是预防球虫病药,添加正常剂量的本品给牛奶来饲喂犊牛并不能预防隐孢子虫病。
眼下,一种混有木醋液的活性炭产品,能有效地停止因隐孢子虫感染引起的犊牛腹泻和虫卵排出。将该产品加入代乳粉,饲喂后24小时内即奏效。该产品系粉状物,可加入到牛奶和代乳粉中;也可调制为糊状直接饲喂。
再次强调,预防隐性孢子虫感染的疫苗研发目前几无任何进展。曾尝试给干奶牛接种隐孢子虫进行免疫,以及在给初生犊牛灌服初乳前口服隐孢子虫疫苗,但依然无明显预防效果。
究竟如何办?
一般来说,治疗应侧重液体疗法,以避免发生脱水。如果感染不是特别严重,可望治愈。由于对本病无特异有效治疗方法,因此,只有通过良好的饲养管理来预防本病。加强卫生和清洁是减少感染严重程度的关键。然而,一旦环境被隐孢子虫污染,要想根除确非易事。以下是应该注重的要点。
1.为成母牛和犊牛提供一个清洁和干燥的场所,分娩后立即隔离新生犊牛。
2.确保犊牛能获得足够、优质(清洁)的初乳。虽然这可能无法防止隐孢子虫感染,但肯定有助于防止继发感染,如轮状病毒或冠状病毒,感染这些病毒将会使腹泻更为恶化。
3.一丝不苟地保证饲喂器具(奶瓶、水桶和奶嘴)卫生。
4.清洁圈舍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如5%氨水或二氧化氯(Oxine)。
5.隔离腹泻犊牛,彻底清除其粪便并严格消毒其小舍。
6.饲喂程序为:感染犊牛将最后被饲喂,因为饲喂人员的靴子、饲喂器具像奶瓶或奶嘴会很容易把患病犊牛的隐孢子虫传染给健康牛犊。
7.应及早发现腹泻犊牛,并进行适当处理,通常是口服电解质。
尽管隐孢子虫病腹泻仍然是一个棘手难题,但可以将其负面影响降至最小。另一个需考虑的是尽量防止把本病从牛传染到人。
本文链接:http://www.dairyfarmer.com.cn/kxyn_jbfz/2012-01-06/42411.chtml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