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老年人心肌梗死的诊断方法

发布日期:2014-10-07 13:50:47 浏览次数:1595

①老年心肌梗死时,临床症状不典型,心电图判断阳性率下降,假阴性率上升,这可能与以下理由有关:A.心肌梗死初期心电图记录不及时;B.没有动态监测心电图变化;C.对可疑的病例没有采用附加导联进行观察;D.原有束支或分支阻滞存在;E.长期服用洋地黄,使ST-T抬高与梗死图形中和;F.多部位梗死(尤其部位相对应时);G.心肌梗死的伴随伴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H.非透壁性肌梗死。

②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时无不正常Q波发生,心电图可呈暂时性ST-T改变,或ST段压低伴T波颠倒;或仅有T波变化,但也有报道心内膜下心肌梗死也能够产生Q波,而透壁性心肌梗死少数病例可无Q波。

③小片状心肌梗死:一般是指心内膜下较局限的心肌坏死,小灶性坏死心肌四面组织的损伤电流相互抵消,显不出ST向量的改变,而仅有T波的变化。

④中隔心肌梗死:现象为V1~V4导联R波从右至左R波振幅呈进行降低(或不现象进行性增加),可提示前中膈心肌梗死。

⑤多发性心肌梗死:多发性心肌梗死的多处梗死及其梗死部位相邻时,可在相应导联上有典型改变;如果梗死部位相对,其梗死向量能够相互抵消,心电图现象可能正常,或仅有不典型的ST-T的改变。

⑥复发性心肌梗死:在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基础上再次患急性心肌梗死,此时可能发生新的Q波,并且QRS波振幅降低和ST-T改变,但是如果新的梗死灶与陈旧性梗死灶部位相对,心电图仅有ST-T改变;常有各种心律变态发生,并且ptf-V,负值增大。

预激综合征:有预激综合征伴随并有心肌梗死发生时,它可掩盖心肌梗死,而不发生病理Q波,有下述状况可考虑心肌梗死之可能:A.在以R波为主的预激综合征,有继发性ST段下移;B.以S波为主的导联发生颠倒而且深尖的T波;C.在S波发生前发生Q波;D.用阿托品或奎尼丁消除预激综合征波形后,可显示出典型的心肌梗死图形。

(2)切面超声心电图:资料报道: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病理性Q波代替的部位均有左室壁节段性运动不正常,心肌梗死病人心尖部运动不正常发生率*高,现象为矛盾运动或运动消失。

3.超声心肌造影心肌坏死显示节段性充盈缺损,用于心肌梗死的室性和定量判断及评估侧支供给和血管再建状况。

4.磁共振心脏成像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组织水肿,显像强度增加,T2时间增长,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组织纤维化,显像强度减弱,T2时间缩短;并可见心肌梗死室壁变薄或有节段性膨出及心腔内附壁血栓。

5.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左心室造影能观察左心室收缩和舒张状况,了解有无室壁瘤产生,计算左室射血分数,评价左心室功能;冠状动脉造影可观察冠状动脉有无狭窄或痉挛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及程度。

①短轴断面显像(shortaxisslices):为垂直于心脏长轴,由心尖到心脏基底的依次断层图,左室壁呈环状,中心空缺为心腔;上部为前壁,下部为下壁,近基底部的断面其下部为后壁;右侧为前后间壁,左侧为前后侧壁,正常时,侧壁的放射性浓度略高于室间隔,室间隔近基底部为膜部,放射性可分明减低,下壁放射性常略低于前壁(可能是左半隔衰减所致;但女士左室前壁(因乳房组织衰减)可能低于下壁,乳房小者,前壁与下壁放射性比值应接近1。

②水平长轴断面显像(horizontallongaxisslices):为平行于心脏长轴,由心脏隔面向上依次断层显像,呈垂直马蹄形,室间隔放射性低于侧壁,近基底部的膜部放射性分明减低甚至缺损,使室间隔长度常短于侧壁,心尖部放射性稍淡,与水平显像相似,因该处心肌较薄所致。

③垂直长轴断面显像(verticallongaxisslices):垂直于上述两个轴,由室间隔向左侧壁的依次断层图像,呈横位马蹄形,下壁从中部到后壁放射性逐渐减低(因左半隔衰减所致),因膈肌与下壁的重叠联系各人不一样,一些人可能很分明而被误以为是下后壁梗死,女士前壁因乳房衰减,可能有轻至中度放射性减低,以上各种断面中每层厚度为6~9mm。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