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
(一)发病原因
病因与房性期前收缩类似,既可见于正常健康人,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例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等。心力衰竭、肺心病者也可发生。使用洋地黄治疗有效,但洋地黄中毒亦可引发。低钾血症可发生,补钾后可消失。当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伴有房性期前收缩或室性期前收缩时提示有心肌损害。如出现在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肌缺血、心肌损伤者提示预后较严重。
1.房室交接区自律性增高 房室交接区有起搏细胞,具有自律性。有舒张期自动除极的性能,发挥次级节律点作用。在病理情况下,如患心肌缺血、心肌损伤、低血钾等,可使阈电位下移,舒张期除极速率加快,复极不一致,引起膜电位增高,使房室交接区自律性超过窦性节律而产生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
2.折返机制 房室交接区各纤维束的排列、传导性及不应期不完全相同,故可产生功能性纵向分离、传导阻滞及不一致的传导速度等,是产生折返激动的生理基础。
3.触发活动 有一些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可能系触发活动所致。例如洋地黄中毒所致的交接区性期前收缩等。
(2)当PⅠ、PaVR导联出现P′波倒置时可排除交接性期前收缩。
(3)代偿间歇:当伴有逆行P′波时,多是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当逆行P′波出现时间较迟,例如在舒张中期或更晚的交接性期前收缩。或交接性期前收缩伴一度逆传阻滞时,则呈完全性代偿间歇。当交接区异位激动由于交接区处有单向阻滞而未能逆传至心房,此时无逆传P′波,故亦呈完全性代偿间歇。当交接区的异位激动不仅侵入窦房结,抵消了它的早期的激动,还可以对下一次窦性激动的形成直接起到抑制作用,则可产生超完全性代偿间歇。
④期前收缩发生时相一般较迟:多为舒张期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形成房性融合波的机会要比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少。
(5)房室交接区反复心律:在反复心律中最为常见。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一方面前传激动心室产生QRS波,另一方面逆传至心房产生P′波。P′波又可沿原途径折返,沿房室交接区前传再次激动心室产生QRS波。此称反复心律。如果反复发生则形成反复性心动过速。房室交接区反复心律的心电图特点为:
①出现QRS-P--QRS波群:第1个QRS波为室上性,P′波为逆行性,第2个QRS波亦为室上性,又可因室内差异性传导产生宽大畸形的QRS波。这第2个心室搏动即室性回头心搏,实际上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图5)。
②R-P-间期一般0.20s:如果逆传过快,则不能再次激动房室交接区。
③含有P-的R-R间期大约为0.50s:即两个QRS波相隔时间不超过0.50s。R-P-间期与P--R间期成反比,R-P-间期越长则P--R间期越短,反之亦然。有时房室交接区反复心律不逆传至心房,仅在房室交接区折返,产生一对很靠近的QRS波,两者之间无逆行P′波。如心房颤动时,便不可能逆传至心房。
(6)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逆向和前向同时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此时心电图上无P--QRS-T波群,而表现为一长间歇,此称为传出阻滞型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这次期前收缩可发生隐匿性传导,使其后的窦性搏动的P-R间期延长或P波不能下传。
(7)插入性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产生原理与插入性(或称间位性)室性期前收缩相似。其心电图特征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与室性期前收缩的QRS波特点不同外。其他特点相似。插入性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可因位于窦性周期后半段,而似延迟出现。在联律间期固定的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中,决定因素是窦性周期的长短。若窦性周期比联律间期的2倍长,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便位于前半段。如窦性周期比联律间期的两倍短,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便位于后半段。如周期等于联律间期的2倍时,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便在周期中央,此时如果呈二联律,便可类似节律绝对规则的心动过速(图6)。
(8)隐匿性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是指交接区性期前收缩虽伴有双向性传导阻滞,但既不能前向传导激动心室,也不能逆向传导激动心房,而有交接区隐匿性传导。心电图上既无逆行P′波,也无室上性QRS-T波,这是不产生“搏动”的“激动”。但此隐匿性传导却因已激动了部分房室交接组织产生了一次新的不应期,而可影响下一次窦性搏动的传导,从而引起多种心律失常。吴祥(1987)报告有下述6种类型:
①隐匿性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引起假性房室传导阻滞:隐匿性交接区性期前收缩虽未能激动心房和心室,但却激动了部分房室交接区组织,产生一次新的不应期,当随后的窦性搏动传至该处时,如遇到相对不应期则使P--R间期延长。如遇到绝对不应期则使P′波下传受阻,前者引起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后者引起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如果前者和后者先后相继发生,则形成了类似二度Ⅱ型或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当然,上述这些房室传导阻滞并非是真正的房室传导阻滞,而是假性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生理性干扰现象。有人认为,引起假性房室传导阻滞的隐匿性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大多为希氏束期前收缩(图7,8)。
(1)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伴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期前收缩的鉴别:两者均可有逆行性P′波。但交接区性期前收缩的R-P-间期0.12s,QRS波多呈三相性右束支阻滞型、波形较窄、时限多小于或等于0.14s,外形易变性大、无室性融合波。而室性期前收缩的P-P′间期应大于0.12s(由于距心房较远)、多呈单相或双相型、波形宽大畸形、时限多大于0.12s,外形多恒定,可有室性融合波。此外,期前收缩连发时的特点是,交接区性期前收缩连发的第一个期前收缩宽大畸形,而第2个期前收缩呈室上性QRS波;而室性期前收缩的连发的2个期前收缩均宽大畸形。如同一导联上有不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的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则更有利于诊断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伴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