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夫勒心内膜炎
患病对象多为热带、亚热带贫苦地区中年人,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相对缓慢。其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心脏及病变严重程度。右心受累为主者,酷似缩窄性心包炎及三尖瓣关闭不全征象,可在三尖瓣听诊区发现收缩期反流性杂音及体循环淤血征,而下肢水肿较轻微。左心受累为主者,可出现二尖瓣关闭不全和肺淤血征象。双心室同时受累可产生全心衰征象,但临床上多以右心衰为主。此外附壁血栓脱落可产生动脉栓塞的症状。本病尚可产生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及消化道系统受累、贫血、血液及骨髓中嗜酸粒细胞增多等全身性症状。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结合有关实验室检查,多数病例可作出诊断。临床凡遇下列情况时,应考虑本病可能:
1.不明原因进行性心衰伴二、三尖瓣关闭不全杂音和第三心音,心脏扩大但血流动力学改变酷似缩窄性心包炎。
2.血白细胞增多,嗜酸粒细胞15100 8/L,骨髓粒系增生活跃,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3.伴有心血管系统以外的脏器受累,例如与心衰程度不相称的肝脾肿大、胃肠道症状、浅表淋巴结肿大、贫血等。
4.X线、ULG等检查显示心尖闭塞,流入道受累,流出道扩张,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增厚和附壁血栓形成,心功能检查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
5.心内膜下心肌活检显示心内膜胶原纤维增生、心肌坏死及嗜酸粒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白细胞增多,嗜酸粒细胞151008/L,骨髓粒系增生活跃,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1.X线检查 右室受累为主型可表现为右房明显扩大,右室流出道扩张致肺动脉下方的左心缘上段轻度膨凸,心影可呈球形或烧瓶形,肺血减少,可酷似心包积液或Ebstein畸形的表现。由于本病常有心内膜纤维增厚和(或)附壁血栓钙化,故部分病例于心尖指向流出道走向可见钙化影。右室造影和心功能测定常显示右室心尖闭塞和舒张功能减退,流入道舒缩功能障碍,流出道功能基本正常,为本病特征性改变。左室受累为主型的X线表现可酷似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但心脏一般仅轻度增大,可有左房、左室轻度增大以及肺淤血和肺动脉高压改变。左室造影可发现附壁血栓所致充盈缺损,心内膜表面不光滑不平整,心功能测定多显示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双心室均受累者其X线表现为上述两型的综合,但常以右室损害较重。
2.超声心动图 可因心内膜增厚,内膜下肌层纤维化使超声回声反射增强,有时可发现附壁血栓,收缩期可显示心尖闭塞,心室腔内径可正常、扩大或缩小,而心房常有不同程度扩大。此外可有三尖瓣和(或)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超声征象。心功能测定常显示舒张功能障碍。部分病例可有心包积液征象。
3.心电图 心电图改变没有特异性,可有心房增大、非特异性ST-T改变。此外,可有各种类型心律失常。
4.心内膜心肌活检 对本病诊断有较大价值,可发现心内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心内膜纤维增生和内膜下心肌坏死等病理改变。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