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孢子丝菌病

发布日期:2014-10-19 17:43:34 浏览次数:1595

孢子丝菌病(sporotricosis)是由申克氏孢子丝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病,多由外伤而感染,主要侵犯皮肤和皮下组织,偶尔侵犯粘膜、肺、脑膜、骨骼、关节和其他脏器。

孢子丝菌的病原菌由申克氏于1898年首先在美国描述并分离出来。本病广布于世界各地,可呈地方性流行。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本病,已先后报告千例以上。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从10天婴儿到80岁以上老人,都可发病。常见于农民、园林工作者及易被金属锐器、树枝等刺伤皮肤的工人。有的厂矿甚至以职业病形式发生局限性流行,特别是造纸厂和煤矿尤为多见。

【临床表现】

根据发生发展的不同情况,可分为下列各型:

(一)皮肤型 按皮损不同特点,又可分为固定型、淋巴型、血源型3种类型。

1.固定型 损害固定于损伤部位而不沿淋巴管向外传播,称为固定型,约占皮肤型的30%,无明显自觉症状。皮肤损害呈多形性除结节外亦可表现为毛囊 性脓疱,斑块,状,肿瘤状损害及溃疡等,直径一般约1~3cm。以上损害多无特异性,不易确诊,病期往往较长。

2.淋巴管型 最常见,约占皮肤型的70%。可分 为两种,一种见于肢端,损害由远端感染病灶沿淋巴管向近端作带形传播,形成典型的带状损害,容易诊断(图11-13);另一种见于肢端以外的其他部位,由于淋巴管分布不同,因而损害不一定呈带状。原发性损害(初疮)多为坚实,无弹性,可移动,无压痛的结节或肉芽肿,开始常见于右手指或右手背,但不一定有外伤史。约经2~3周后,继发性损害常自初疮处沿淋巴管成串地先后出现,呈带形分布,有时还可向淋巴管分支即淋巴管两侧分布。从数个至数10个不等,常为蚕豆大小的肉芽肿、结节、脓肿或溃疡。肉芽肿或结节呈皮肤色或微红,日久结节变软,形成脓肿,破溃后出现溃疡。近几年来,面部损害相当多见(图11-14),值得注意。有时可见以1个较大的肉芽肿损害或结节为中心,外围有5、6个以至10余个小结节或丘疹,呈卫星状排列。局部淋巴结往往不受影响,如淋巴结肿大压痛,则多由继发感染所致。此型患者很少发生血行播散,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呈慢性病程,预后好,但很少自愈。

3.血源型 本型罕见,约占皮肤型的1%,乃病原菌通过血循环播散所致。首先表现为散布全身较多,较大的皮下硬结节,以后变成脓肿,切开或破溃后,往往成为持久排脓的慢性溃疡。病原菌侵犯溃疡附近的皮肤,可形成新的病灶。也可侵犯粘膜。此型虽不侵及内脏,但全身症状严重,患者往往呈急性病容,如不及时治疗,数月、数周后可死于恶病质

(二)系统型 少见,又可分为无症状肺孢子丝菌病、单灶的系统性孢子丝菌病及多灶的系统性孢子丝菌病3种。系统型中,国外以侵犯骨骼系统者较为多见,包括腕骨、桡骨、尺骨、股骨、跖骨和肋骨,可引起骨膜炎骨髓炎,关节的滑膜炎,软骨可被破坏,但较少见。侵犯内脏的比侵犯骨骼系统的要少得多。常见于糖尿病、肉样瘤及长期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侵犯肺和脑膜的国内已有报道。据国外报道尚可侵犯肝、脾、肾、甲状腺、睾丸、附睾等而引起相应的症状与体征。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