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創傷性骨化性肌炎的癥狀及治療方法

发布日期:2014-10-02 13:07:37 浏览次数:1600

目錄1 拼音2 英文參考3 概述4 疾病名稱5 英文名稱6 別名7 分類8 ICD號9 病因10 發病機制11 創傷性骨化性肌炎的臨床表現12 創傷性骨化性肌炎的并發癥13 實驗室檢查14 輔助檢查15 診斷16 鑒別診斷16.1 異位骨化16.2 進行性骨化性肌炎17 創傷性骨化性肌炎的治療18 預后19 創傷性骨化性肌炎的預防20 相關藥品21 相關檢查

1 拼音chuàng shāng xìng gǔ huà xìng jī yán

2 英文參考myositis ossificans

3 概述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是一種以纖維性、軟骨或骨性化生為特征的局部反應性病變。常發生于靠近骨或骨膜的軟組織。骨化性肌炎一詞不恰當,因為骨骼肌并不受累也無炎癥改變。故又有很多別稱,如骨外局限性非腫瘤性骨軟骨形成、肌性骨病、骨化性血腫、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等,近年多稱局限性異位骨化。由于病因不同可分為創傷性骨化性肌炎與進行性骨化性肌炎。

此癥由外傷引起。最常受累的是在骨表面有較廣泛附著點的肌肉,如肱前肌、股四頭肌及股內收肌等。骨膜在發病過程中起一定的作用。青年運動員容易發病,肘部與膝部為好發部位。可因手法不當而引起。

創傷性骨化性肌炎以預防為主,包括關節脫位的早期復位,避免強力活動治療。一旦形成骨化,應等待其成熟之后才能手術切除,過早切除會導致復發。用放療及某些藥物如吲哚美辛等治療也有一定的療效。

4 疾病名稱創傷性骨化性肌炎

5 英文名稱myositis ossificans

6 別名myositis ossificans traumatica;創傷性骨化;骨化性血腫;骨外局限性非腫瘤性骨軟骨形成;肌性骨病;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局限性異位骨化

7 分類腫瘤科 骨腫瘤 惡性骨腫瘤

8 ICD號M61.1

9 病因其確切病因尚不清楚,常與嚴重創傷有關。

10 發病機制肘關節周圍是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的好發部位之一,這種異位性骨化,其確切發病機制還不清楚,常與肘部創傷有關。肘關節損傷發生骨化性肌炎約3%,85%骨化性肌炎的病人來自肘關節脫位。肘關節骨折合并脫位者發病率更高,尤以橈骨小頭骨折合并肘關節脫位發生率為最高。由于肘部肌肉常常也受到損傷,骨折脫位可使骨膜掀起、撕裂。肌肉內血腫有可能包含碎裂骨膜或骨片,其釋出骨母細胞。也可能在血腫機化過程中纖維母細胞演變成骨母細胞,形成異位骨化。但有人認為,由于骨質創傷,促使其周圍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轉移到肌肉等損傷軟組織中,軟組織內血管周圍的間葉細胞在骨成形蛋白的刺激下演變成骨母細胞、骨細胞,造成異位骨化。在肘關節損傷后康復期或燒傷后瘢后瘢痕攣縮期,進行強制被動活動和按摩,或利用懸吊重力牽拉以增加肘關節伸屈度;脊髓損傷合并四肢癱瘓及腦外傷昏迷病人昏迷期,給病人做被動活動或因不自主抽搐痙攣,也可以引起肘關節創傷而發病。然而有些骨化性肌炎局部外傷并不明確,或者十分輕微,因而局部腫塊可帶來鑒別診斷問題。

病理檢查發現,包塊與周圍軟組織或肌肉分界很清楚。切面呈白色、光澤,中央為軟組織,外圍骨組織。成熟的骨化性肌炎包塊可分為三層:外層,大量礦物質沉積形成外殼,最后成為致密板樣骨,鏡下可以看到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進行骨的改建;中層,有大量的骨樣組織和豐富的成骨細胞,其中有許多纖細的骨松質;內層的核心是能被X線穿透的軟組織。這些軟組織早期增生活躍,有未分化的間葉細胞。這些梭形細胞染色質豐富,有多形性細胞核,有時可見到有絲分裂,但是細胞形態正常。單憑這些表現,有可能誤診為肉瘤。成熟后,內層增生活躍軟組織被脂肪組織代替。

對于無明顯外傷史的骨化性肌炎稱為假惡性骨化性纖維瘤。因為從這種良性病損的病理學觀察,可見到其中央區增生活躍現象,易與骨肉瘤或皮質旁骨肉瘤混淆,有誤做截肢處理的報道。因此須全面認識其特征,不要做針吸活檢,應取整個包塊檢查,應防誤診。

11 創傷性骨化性肌炎的臨床表現病人先發現肘部軟組織腫塊,較硬,逐漸增大,伴有疼痛,但夜間不痛。約8周后包塊停止生長,疼痛消失,但影響肘關節活動,甚至強直。腫塊未成熟時,血清堿性磷酸酶可升高。新生骨的形成在傷后數周至數月不等,一般傷后3~6周,X線攝片可見到骨化影。開始呈云霧狀環形鈣化,以后逐漸輪廓清楚,中央透亮。成熟后外周骨化明顯致密,其內為骨小梁。與鄰近骨之間常有一透亮分界線。

12 創傷性骨化性肌炎的并發癥創傷性骨化性肌炎可合并肘關節強直。

13 實驗室檢查腫塊未成熟時,血清堿性磷酸酶可升高。

14 輔助檢查X線早期無特殊,3~4周后關節周圍發現云霧狀的骨化團,晚期骨化范圍縮小,密度增高,界限清楚。CT及MRI檢查對早期病例可顯示異常。核素锝掃描在傷后1周可發現濃集,該項檢查具有早期診斷價值。

15 診斷對男性青少年,若有肘關節外傷史,傷后腫脹明顯或反復行手法復位,或關節強力被動活動后出現疼痛、腫脹,常伴有低熱,X線片見關節周圍有云霧狀陰影,數月后骨化,關節功能受限,應考慮本病。

16 鑒別診斷需鑒別的有:

16.1 異位骨化異位骨化往往是局限性的,在離開骨骼和骨膜很遠的組織內,凡可以形成病理性鈣化的結締組織,就可以出現異位骨化。

16.2 進行性骨化性肌炎是一種先天性疾病,在纖維組織內有反復的發炎,每次發炎后在肌腱和肌肉纖維間隔內發生骨化。所有橫紋肌均可被波及。

異位骨化和進行性骨化性肌炎并非由直接損傷引起,亦非人力所能控制。

17 創傷性骨化性肌炎的治療以預防為主,包括關節脫位的早期復位,避免強力活動治療。一旦形成骨化,應等待其成熟之后才能手術切除,過早切除會導致復發。用放療及某些藥物如吲哚美辛等治療也有一定的療效。

18 預后創傷性骨化性肌炎應待其成熟后才行手術切除,預后較好。過早切除會導致復發。

19 創傷性骨化性肌炎的預防預防肘關節損傷后骨化性肌炎要注意:①肘部骨折脫位盡早治療,應不遲于傷后24h;②復位必須在良好麻醉下進行,反復多次手法復位,加重損傷,增加發病機會;③康復期嚴禁被動活動粗暴按摩;④對肘關節骨折脫位并延遲處理,或反復手法操作有可能發生骨化性肌炎者,可應用放射治療。尤其切除骨化塊后為預防術后復發更可應用。術后3~4天后進行,總量20Gy(2000rad),分10次。放射治療抑制間葉細胞演變能力,但放射治療可促使骨骺早閉,因此骨骺未閉者禁用。某些藥物,如四磷酸鹽、消炎痛等也有預防作用。

20 相關藥品吲哚美辛

21 相關檢查血清堿性磷酸酶

相關文獻點此查看相關文獻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