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屈肌腱损伤206例修复术后手功能康复的护理
患者手指屈肌腱受伤经系统正规的治疗和术后手功能康复的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手部功能,患者对康复训练计划的理解和实施对疗效有明显的影响。2001年以来我科收治的手指屈肌腱损伤患者术后住院治疗期间经医务人员指导理解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掌握了正确的锻炼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损伤手指的康复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手屈肌腱损伤206例中男180例,女26例,年龄<18岁6例,18~40岁176例,>40岁20例。
1.2 治疗方法 (1)均急诊行清创、屈肌腱吻合术,术后用背侧石膏托处于可全范围活动的状态。用1根橡皮筋一端与缝在患指指甲上的缝线相连,另一端穿过掌部的别针后用另一枚别针固定于前臂的绷带上。橡皮筋以牵引方向指向舟骨结节,牵引力使近侧指间关节屈曲40~60时橡皮筋无张力为宜。常规行抗感染、止血治疗;(2)功能锻炼:均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嘱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主动伸指,利用橡皮筋的弹性回缩力被动回缩力,被动屈指的功能锻炼。开始时每天6~8次,每次做2次或3次屈伸指活动,以后逐渐增加,活动范围由小到大,逐渐增大,锻炼持续到术后3周,第4周起,拆除固定装置行不抗阻力的主动活动,第8周起进行力量练习;(3)总活动度评价标准: 测量掌指关节、近、远侧指间关节主动屈曲度,减去上述伸直受限角度之和即为总主动活动度。评价标准:>220为优,200~220为良,180~200为中,<180为差。
2 讨 论
2.1 术后康复护理 (1)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护理。首先向患者宣传功能锻炼的重要意义,同时让患者了解功能锻炼的有关知识和方法,使患者能主动服从配合医护人员自觉完成锻炼计划。其次针对患者锻炼时肌腱再断裂问题进行耐心地解释,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锻炼一般不会造成肌腱断裂,以消除他们的紧张、恐惧心理。同时责任护士及时向手术医师了解患者肌腱损伤修复及其它相关知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医师共同制定功能锻炼计划。护理人员在指导患者锻炼时要做到心中有数,操作熟悉准确,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信任感;(2)强化功能锻炼的指导:术后1~3周是肌腱愈合、黏连形成期,此期的功能锻炼是否得当至关重要。我们从术后第1天起嘱患者主动伸指,当指间关节伸直时放松,靠橡皮筋的弹性牵引力使手指被动屈曲,开始时每天活动6~8次,每次2~3次屈伸指活动,以后逐渐增加;(3)帮助患者克服疼痛是功能锻炼成功的保证。由于手术初期局部会出现肿胀、疼痛且活动时疼痛加重,这往往使患者失去功能锻炼的信心。这时除了给予耐心的鼓励外,可适当减少活动范围和次数。锻炼开始时护理人员一手扶住患者的腕部,另一手自患指的指尖向近端轻轻按摩,2~3分钟后嘱患者开始伸指,被动屈指活动,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宜。对疼痛特别明显敏感者可适当给予止痛剂,术后5~7天随着局部肿胀和疼痛的消退可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到术后3周可将每次活动次数增加到25次左右。
2.2 术后康复训练的原则[1] (1)手功能锻炼必须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第4周起拆除局部固定的石膏,指导患者进行不抗阻力的主动功能锻炼。此期虽然肌腱断端间已由结缔组织的肌腱胶原纤维连接但仍不牢固,因此锻炼时不能进行抗阻力主动屈曲活动。活动从指间关节开始,动作缓和,用力恰当,每日活动10~15次,每次活动5分钟,以引起酸胀感为度。1周后活动范围扩大到掌指关节的腕关节,术后6周争取达到各关节全范围的活动。术后第8周肌腱断端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连接,已有一定的牢固度并可承受一定的拉力,此时可进行力量练习。锻炼仍遵循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的原则,还可采用工艺疗法,如用筷子夹小珠子、用指尖拾物,用手指捏黏土等来增加患者的兴趣。同时加强日常生活方面的练习,如扣纽扣,使用筷子进食,逐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如果患者伤前从事的工作较轻,鼓励患者恢复原先的工作,适应工作是最好的功能锻炼方法;(2)养成规则的锻炼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住院期间应每天定时检查,使患者养成规则的功能锻炼的习惯,这样患者在出院后就能按照功能锻炼计划的要求持之以恒,保质保量地完成锻炼任务。
[1] 娄湘红,李 萍. 手2区屈肌腱损伤修复后早期综合康复训练[j].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6,21(8):71-72.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