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外翻
流行病學
據報導,每1萬~1.5萬例出生的嬰兒中有1例膀胱外翻,而新生兒缺陷檢測系統國際情報研究所估計其發病率為3.3/100萬。多數統計,男女之比是2.3∶1,Ives等和Lancaster報告則高達5∶1~6∶1。膀胱外翻,雖未明確為遺傳性疾病,但卻發現有家族性發病傾向。據Ives等估計,有膀胱外翻病史的家庭中,發病危險性為1%。Shapiro等(1984)以調查表格的方式向南美、北美及歐洲92位有經驗的小兒泌尿外科和外科醫師進行了調查,有效答卷53份,總共2500個有膀胱外翻或尿道上裂病史的家庭中,發現9個膀胱外翻的病人,為1/275,明顯低於前者;然而在有膀胱外翻或尿道上裂雙親所生225個子女中,卻發現有3例膀胱外翻,即每70例活著的嬰兒中有1例,其發病率較一般人群高500倍。另外,Lancaster對多國膀胱外翻病人研究發現,膀胱外翻多見於年輕產婦的嬰兒和多產婦的嬰兒;尿道上裂與此無關。
病因
關於膀胱外翻的病因,目前多認為是由於胚胎發育時出現了誤差,而非發育之某一階段的停頓,因為人胚胎的發育通常不經過相應的膀胱外翻階段。
發病機制
膀胱外翻畸形的胚胎學基礎是泄殖腔膜的異常發育,阻礙中胚層組織向中間部移位,使下腹壁發育障礙。泄殖腔膜的破裂缺損,形成各種形式的膀胱外翻和尿道下裂膀胱外翻多為複合性畸形,常見的伴發畸形是尿道上裂和泄殖腔外翻。由於膀胱與尿道在胚胎發育中是同源同系的,所以最常見的複合畸形是膀胱外翻-尿道上裂。此外,有的病人只有腹壁骨骼肌的發育缺損,而尿道發育是完整的,這種情況稱為假性膀胱外翻(pseudo exstrophy);主要特點有臍帶過長,臍部過低,直腸肌肉分散附著於恥骨上。
臨床表現
下腹壁部分缺損、膀胱粘膜外翻,呈鮮紅色。嚴重者兩側輸尿管口外露,可見有尿液自兩側輸尿管口呈陣性噴出。更嚴重者,則恥骨聯合缺損,嚴重的尿道上裂及陰莖畸形。由於尿液經常浸濕褲,周圍皮膚有糜爛尿臊味很濃。患者常伴有其它先天畸形,如脊柱裂、唇裂等。
患兒因腹壁肌肉發育異常可並發腹股溝疝;
因恥骨聯合分離,骨盆發育異常出現股骨外旋或髖關節脫位,患兒行走時呈搖擺步態。
膀胱外翻患兒可伴有脊柱裂、蹄形腎、兔唇、齶裂、肛門前移、閉鎖、脫肛等畸形。
男性患兒陰莖海綿體發育差,存在不同程度尿道上裂,龜頭扁平,包皮堆積於腹側。
因陰莖海綿體分離較多加之陰莖上翹,故陰莖短小。可伴有隱睾。
女性陰蒂分離,陰唇前連合在腹中線上分離兩側,陰道口前移。可生育,平產後易出現子宮脫垂。膀胱外翻遠期併發症主要有膀胱輸尿管反流,泌尿系統的反覆感染和結石。
輔助檢查
須注意伴發畸形,做靜脈尿路造影了解上尿路情況,B超檢查雙腎、輸尿管是否有畸形。行腎核素掃描,了解腎功能、腎血流情況。進行全面檢查,了解心肺功能是否正常。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