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症状

发布日期:2014-10-21 16:30:13 浏览次数:1595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对于我们来讲是一种比较陌生的疾病,这种疾病一般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三个月,同时也因这种疾病的发病过程很缓慢,及时的发现治疗就成了重点,要及时的发现,就要了解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相关症状有哪些才行。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有三种不同的类型,是根据严重程度区分的。

Ⅰ型是症状最轻的一型,主要的症状是小脑扁桃体通过枕骨大孔向下疝入椎管内,延髓轻度向前下移位,第四脑室位置正常,会伴有颈段脊髓空洞症,颅颈部骨畸形等。

Ⅱ型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表现为小脑扁桃体伴或不伴蚓部疝入椎管内,第四脑室变长,下移,某些结构如颅骨,硬膜,中脑,小脑等发育不全,90%有脑积水,常合并脊髓空洞症,神经元移行异常,脊髓脊膜膨出等。

Ⅲ型为最严重的一型,罕见,表现为延髓,小脑蚓部,四脑室及部分小脑半球疝入椎管上段,合并枕部脑膜脑膨出,并有明显头颈部畸形,小脑畸形等。

Chiari重新将之分为4型,他在前3型的基础上又增加第Ⅳ型:即小脑发育不全,但不疝入椎管内,该型不被人们所接受。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女性多于男性,Ⅰ型多见于儿童及成人,Ⅱ型多见于婴儿,Ⅲ型常在新生儿期发病,Ⅳ型常于婴儿期发病,据报道从出现症状到入院时间为6周~30年,平均4.5年。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最常见的症状为疼痛,一般为枕部,颈部和臂部疼痛,呈烧灼样放射性疼痛,少数为局部性疼痛,通常呈持续性疼痛,颈部活动时往往疼痛加重,其他症状有眩晕,耳鸣,复视,走路不稳及肌无力等。

常见的体征有下肢反射亢进和上肢肌肉萎缩,约50%以上的病人有感觉障碍,上肢常有痛,温觉减退,而下肢则为本体感觉减退,眼球震颤常见,出现率43%,软腭无力伴呛咳者占26.7%,视盘水肿罕见,而有视盘水肿者多同时伴有小脑或桥脑肿瘤,Saez(1976)根据其主要体征不同分为6型,各型表现为:

1.枕骨大孔区受压型占38.3%,为颅椎结合处病变累及小脑,脑干下部和颈髓,表现为头痛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和运动无力,以及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束和背侧柱的症状,各种症状综合出现,很难确定哪一结构是主要受累者。

2.发作性颅内压力增高型占21.7%,其突出的症状是用力时头痛,头痛发作时或头痛后伴有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和眩晕,神经系统检查正常或仅有轻微和不太明确的定位体征

3.脊髓中央部受损型占20%,其症状体征主要归于颈髓内部或中央部病变,表现为肩胛区的痛觉分离性感觉障碍,节段性无力或长束症状,类似脊髓空洞症或髓内肿瘤的临床表现。

4.小脑型占10%,主要表现为步态,躯干,或肢体的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呐吃和皮质脊髓束症。

5.强直型占6.7%,表现为强直状态,发作性尿失禁,肢体有中重度痉挛,下肢比上肢更明显。

6.球麻痹型占3.5%,有后组脑神经功能单独受损的表现。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Ⅰ型主要表现为枕大孔区受压综合征,即后组脑神经症状,小脑体征,颈神经及颈髓症,颅内压增高和脊髓空洞症等表现,Ⅱ型为出生后可有喂养困难,喘鸣窒息,可合并精神发育迟缓,进行性脑积水,高颅内压及后组脑神经症状。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症状表现,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同时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多发于婴儿期的孩子,孩子在这个个时候还什么都不懂,所以,需要家长们尤其的注意。

上一篇:复方水杨酸甲酯乳膏

下一篇: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临床表现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